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电力系统稳定论文

冲击性负荷引发强迫功率振荡的分析与定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强迫振荡机理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负荷侧强迫振荡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强迫振荡定位方法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3-14页
第2章 强迫振荡基本理论与定位方法第14-22页
    2.1 强迫振荡的基本理论第14-16页
        2.1.1 单机无穷大系统强迫振荡第14-15页
        2.1.2 多机系统强迫振荡第15-16页
    2.2 强迫振荡的定位方法第16-19页
        2.2.1 基于行波传播延时时间的方法第16-17页
        2.2.2 暂态能量法及其衍生方法第17-19页
        2.2.3 电网混合动态仿真法第19页
        2.2.4 人工智能法第19页
    2.3 振荡源定位方法对比分析第19-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非正弦周期性负荷扰动引发强迫振荡机理分析第22-34页
    3.1 冲击性负荷特性第22-23页
    3.2 非正弦周期性负荷引发强迫振荡的理论分析第23-29页
        3.2.1 单机无穷大系统分析第23-25页
        3.2.2 多机系统非正弦负荷扰动分析第25-29页
    3.3 非正弦周期性负荷引发强迫振荡的仿真分析第29-33页
        3.3.1 单机无穷大系统算例第29-30页
        3.3.2 IEEE9节点系统算例第30-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基于PMU的负荷侧强迫振荡源定位方法第34-50页
    4.1 振荡源定位原则第34-35页
    4.2 PMU优化配置方法第35-40页
        4.2.1 获取进行PMU优化配置的网络信息第35-36页
        4.2.2 二分类逻辑树第36-38页
        4.2.3 PMU优化配置方法仿真分析第38-40页
    4.3 强迫振荡源定位方法第40-49页
        4.3.1 机电扰动的传播特性分析第40-43页
        4.3.2 算例仿真分析第43-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附件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电厂膜清洗废水及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
下一篇:风电叶片气动外形的数值模拟与修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