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3-26页 |
2.1.1 价值 | 第23页 |
2.1.2 教育价值 | 第23-24页 |
2.1.3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 第24页 |
2.1.4 创业 | 第24-25页 |
2.1.5 创业教育 | 第25-2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2.2.1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6页 |
2.2.2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学说 | 第26-27页 |
2.2.3 习近平的“立德树人”思想 | 第27-30页 |
第3章 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依据 | 第30-35页 |
3.1 开发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3.1.1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驱动 | 第30-31页 |
3.1.2 思想政治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 | 第31页 |
3.2 理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应把握的三个原则 | 第31-33页 |
3.2.1 知识能力和价值教育相统一 | 第31-32页 |
3.2.2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 | 第32页 |
3.2.3 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 | 第32-33页 |
3.3 挖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把握的两个维度 | 第33-35页 |
3.3.1 开发隐性资源,实现由“隐”到“显”的转变 | 第33-34页 |
3.3.2 强化价值引领,避免走入功利化形式化的误区 | 第34-35页 |
第4章 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具体表现 | 第35-43页 |
4.1 个人层面 | 第35-38页 |
4.1.1 坚定理想信念 | 第35页 |
4.1.2 促进德商提升 | 第35-36页 |
4.1.3 鼓励个性发展 | 第36-37页 |
4.1.4 提高心理素质 | 第37-38页 |
4.2 社会层面 | 第38-39页 |
4.2.1 激发创造活力 | 第38页 |
4.2.2 维护公平正义 | 第38-39页 |
4.2.3 增强法治意识 | 第39页 |
4.3 国家层面 | 第39-43页 |
4.3.1 推动经济发展 | 第39-40页 |
4.3.2 打造文化强国 | 第40-41页 |
4.3.3 促进社会和谐 | 第41-43页 |
第5章 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路径 | 第43-50页 |
5.1 提高对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识 | 第43-45页 |
5.1.1 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创业教育全过程,体现个体发展的需要 | 第43-44页 |
5.1.2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业教育,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44页 |
5.1.3 将“中国梦”的理念融入创业教育,体现国家发展的需要 | 第44-45页 |
5.2 加强对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 第45-46页 |
5.2.1 加强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深度 | 第45-46页 |
5.2.2 丰富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方法 | 第46页 |
5.3 打造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 第46-47页 |
5.3.1 加强对创业导师的遴选和培训 | 第46-47页 |
5.3.2 教师自身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 第47页 |
5.4 利用创业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自我教育 | 第47-48页 |
5.4.1 激发创业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 第47-48页 |
5.4.2 创业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 第48页 |
5.5 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和外部环境 | 第48-50页 |
5.5.1 要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 第48-49页 |
5.5.2 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