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排式大豆精量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精量排种器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2 集中式排种器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集排式大豆精量排种器的总体设计 | 第22-30页 |
2.1 排种器总体结构 | 第22-23页 |
2.2 排种器工作原理 | 第23页 |
2.3 排种器关键部件设计 | 第23-28页 |
2.3.1 导种板设计 | 第23-24页 |
2.3.2 排种滚筒设计 | 第24-26页 |
2.3.3 密封装置设计 | 第26-28页 |
2.4 排种器其他结构设计 | 第28-29页 |
2.4.1 壳体结构设计 | 第28页 |
2.4.2 提升装置设计 | 第28-29页 |
2.5 小结 | 第29-30页 |
3 排种器排种过程分析 | 第30-36页 |
3.1 充种过程分析 | 第30-33页 |
3.2 清种过程分析 | 第33-35页 |
3.3 小结 | 第35-36页 |
4 排种器排种过程仿真 | 第36-42页 |
4.1 EDEM简介 | 第36页 |
4.2 模型建立 | 第36-39页 |
4.2.1 接触模型建立 | 第36-38页 |
4.2.2 颗粒体模型建立 | 第38页 |
4.2.3 排种器模型建立 | 第38-39页 |
4.2.4 其他参数设置 | 第39页 |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4.4 小结 | 第41-42页 |
5 排种器排种性能试验 | 第42-56页 |
5.1 试验准备 | 第42-45页 |
5.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42-44页 |
5.1.2 排种器性能评价指标 | 第44-45页 |
5.2 结构参数单因素试验 | 第45-47页 |
5.2.1 导种板间隔宽 | 第46页 |
5.2.2 导流板夹角 | 第46-47页 |
5.3 工作参数单因素试验 | 第47-48页 |
5.3.1 气压值试验 | 第47-48页 |
5.3.2 作业速度试验 | 第48页 |
5.4 多因素试验 | 第48-53页 |
5.4.1 试验方案 | 第48-49页 |
5.4.2 试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 第49-51页 |
5.4.3 各因素对性能指标的影响分析 | 第51-52页 |
5.4.4 参数优化 | 第52-53页 |
5.5 影像分析 | 第53-55页 |
5.6 小结 | 第55-5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结论 | 第56-57页 |
6.2 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