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燃气轮机(燃气透平)论文--构造论文

高负荷轴流压气机气动分析与优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9-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压气机内部流动与损失特性第13-14页
    1.3 压气机气动性能分析方法第14-21页
        1.3.1 理论方法第15-17页
        1.3.2 实验方法第17页
        1.3.3 性能预测模型的有关研究第17-21页
    1.4 压气机的气动优化设计第21-26页
        1.4.1 优化方法的研究第22-23页
        1.4.2 优化技术在压气机气动设计中的应用第23-26页
    1.5 半封闭式布雷顿循环燃气轮机系统第26-28页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8-30页
第2章 一维平均流线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0-53页
    2.1 本章引论第30-31页
    2.2 平均流线计算方法第31-33页
        2.2.1 基本原理第31-32页
        2.2.2 程序框架与运行流程第32-33页
    2.3 性能预测模型第33-52页
        2.3.1 最小损失攻角第33-36页
        2.3.2 攻角范围第36-37页
        2.3.3 参考工况落后角第37-40页
        2.3.4 非设计工况落后角修正第40-42页
        2.3.5 适用于进口导叶的落后角模型第42-43页
        2.3.6 型面损失第43-45页
        2.3.7 端壁损失第45页
        2.3.8 二次流损失第45-46页
        2.3.9 泄漏损失第46-48页
        2.3.10 激波损失第48-49页
        2.3.11 适用于进口导叶的损失模型第49-50页
        2.3.12 级失速判断第50-51页
        2.3.13 气体热力学参数第51-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一维平均流线分析方法的验证与应用第53-74页
    3.1 本章引论第53页
    3.2 计算方法的验证第53-62页
        3.2.1 某单级压气机第54-55页
        3.2.2 普惠3S1三级压气机第55-59页
        3.2.3 GEE3十级核心压气机第59-62页
    3.3 某五级轴流压气机气动性能分析第62-73页
        3.3.1 总体性能计算第63-64页
        3.3.2 级间参数对比第64-67页
        3.3.3 部分转速下流场的进一步分析第67-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4章 压气机气动优化体系介绍第74-96页
    4.1 本章引论第74-75页
    4.2 人工神经网络介绍第75-80页
        4.2.1 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与结构第75-78页
        4.2.2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第78-80页
    4.3 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第80-85页
        4.3.1 训练数据集的生成第80-82页
        4.3.2 训练过程与结果验证第82-85页
    4.4 遗传算法介绍第85-93页
        4.4.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第85-90页
        4.4.2 标准遗传算法存在的问题第90页
        4.4.3 本文针对标准遗传算法的改进策略第90-93页
    4.5 组合优化体系的验证第93-94页
    4.6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5章 某五级轴流压气机气动优化研究第96-107页
    5.1 本章引论第96页
    5.2 设计转速第96-99页
        5.2.1 总体性能优化结果第96-97页
        5.2.2 气动布局分析第97-98页
        5.2.3 CFD方法分析与验证第98-99页
    5.3 部分转速第99-105页
        5.3.1 总体性能优化结果第99-100页
        5.3.2 气动布局分析第100-103页
        5.3.3 CFD方法分析与验证第103-105页
    5.4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6章 多级压气机在半封闭式布雷顿循环中的气动性能研究第107-121页
    6.1 本章引论第107页
    6.2 通流计算方法第107-111页
        6.2.1 基本原理第107-109页
        6.2.2 气动性能验证第109-110页
        6.2.3 计算设置第110-111页
    6.3 结果分析第111-120页
        6.3.1 恒定特征转速第111-116页
        6.3.2 恒定绝对转速第116-120页
    6.4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21-124页
    7.1 本文工作总结第121-122页
    7.2 创新点第122-123页
    7.3 未来工作展望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ATERAL FLORET 1调控水稻“三花小穗”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陆地棉纤维品质QTL定位与qFS15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