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8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续贷过桥的基本介绍 | 第18-25页 |
一、续贷过桥产生的背景 | 第18-19页 |
二、续贷过桥的主要运用方式 | 第19-20页 |
三、续贷过桥的主要资金来源 | 第20-21页 |
四、政策性和非政策性续贷过桥业务的区别 | 第21-25页 |
(一) 资金来源不同 | 第21-22页 |
(二) 放贷对象不同 | 第22页 |
(三) 贷款成本不同 | 第22-23页 |
(四) 是否以盈利性为目的 | 第23-24页 |
(五) 风险方面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安徽省政策性续贷过桥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25-30页 |
一、总体情况 | 第25-26页 |
二、众多政策保驾护航 | 第26-30页 |
第四章 安徽省政策性续贷过桥业务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 第30-34页 |
一、主要问题 | 第30页 |
(一) 掩饰企业真实的偿债能力 | 第30页 |
(二) 加剧银行信贷风险 | 第30页 |
二、主要风险 | 第30-34页 |
(一) 偿还风险 | 第31页 |
(二) 法律风险 | 第31页 |
(三) 欺诈风险 | 第31页 |
(四) 操作风险 | 第31-32页 |
(五) 代理风险 | 第32页 |
(六) 道德风险 | 第32-33页 |
(七) 系统性债务风险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兴泰保障金公司续贷过桥业务的风险控制经验借鉴 | 第34-44页 |
一、兴泰保障金公司的情况 | 第34-37页 |
(一) 公司介绍 | 第34页 |
(二) 业务开展状况 | 第34-35页 |
(三) 积极影响 | 第35-36页 |
(四) 存在的风险隐患 | 第36-37页 |
二、具体案例介绍 | 第37-44页 |
(一) 续贷过桥项目审查情况 | 第37-42页 |
(二) 风控流程总结 | 第42-44页 |
第六章 防范政策性续贷过桥业务风险的建议 | 第44-49页 |
一、改进续贷管理流程,合理确定期限和还款方式 | 第44-45页 |
(一) 科学设定贷款期限 | 第44页 |
(二) 创新还款方式 | 第44页 |
(三) 创新续贷方式 | 第44-45页 |
二、加强员工素质培养,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 第45页 |
三、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升自身信用水平 | 第45-46页 |
四、实现专款专用,做到封闭运行 | 第46页 |
五、健全风险防控流程,完善业务监管机制 | 第46-47页 |
六、建立信用信息平台,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 第47-48页 |
(一) 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 第47页 |
(二) 实现银行信贷与相关信息平台对接 | 第47页 |
(三) 维持央行信用数据的权威性 | 第47-48页 |
七、加强政银企合作,优化企业融资环境 | 第48-49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9-51页 |
一、总结 | 第49页 |
二、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