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与典型塑料、橡胶的混合燃烧特性研究
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煤矸石燃烧特性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煤矸石的热解过程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煤矸石的燃烧过程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城市固体废弃物燃烧现状 | 第16-26页 |
1.3.1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 | 第16-17页 |
1.3.2 塑料废弃物燃烧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3 橡胶废弃物燃烧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1.4 煤矸石与非煤物质混燃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6 小结 | 第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5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手段 | 第35-54页 |
2.1 实验样品选取与制备 | 第35-37页 |
2.1.1 燃烧实验原料选取 | 第35-36页 |
2.1.2 燃烧实验样品制备 | 第36-37页 |
2.1.3 燃烧固态产物实验样品制备 | 第37页 |
2.2 实验设备选取与系统设计 | 第37-41页 |
2.2.1 TG-MS系统 | 第37-38页 |
2.2.2 水平固定床实验系统 | 第38-39页 |
2.2.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 | 第39-40页 |
2.2.4 X射线衍射分析仪 | 第40-41页 |
2.2.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仪 | 第41页 |
2.3 实验方案 | 第41-45页 |
2.3.1 单组分燃烧实验 | 第42页 |
2.3.2 混合组分燃烧实验 | 第42-43页 |
2.3.3 气体排放实验 | 第43-45页 |
2.3.4 燃烧固态产物实验 | 第45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45-52页 |
2.4.1 燃烧特征参数的确定方法 | 第45-46页 |
2.4.2 燃烧动力学分析方法 | 第46-48页 |
2.4.3 混合燃烧耦合性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2.4.4 质谱分析方法 | 第49-50页 |
2.4.5 二噁英毒性换算方法 | 第50-52页 |
2.5 小结 | 第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单组分燃料的燃烧特性研究 | 第54-76页 |
3.1 燃烧过程分析 | 第54-56页 |
3.2 反应生成热分析 | 第56-58页 |
3.3 升温速率的影响分析 | 第58-60页 |
3.4 燃烧特征参数分析 | 第60页 |
3.5 热解与燃烧分析 | 第60-66页 |
3.5.1 煤矸石热解与燃烧 | 第60-62页 |
3.5.2 聚丙烯热解与燃烧 | 第62-63页 |
3.5.3 硫化丁腈橡胶热解与燃烧 | 第63-65页 |
3.5.4 聚氯乙烯热解与燃烧 | 第65-66页 |
3.6 燃烧动力学分析 | 第66-73页 |
3.6.1 煤矸石的燃烧动力学分析 | 第67-69页 |
3.6.2 聚丙烯的燃烧动力学分析 | 第69-70页 |
3.6.3 硫化丁腈橡胶的燃烧动力学分析 | 第70-71页 |
3.6.4 聚氯乙烯的燃烧动力学分析 | 第71-72页 |
3.6.5 拟合结果验证 | 第72-73页 |
3.7 小结 | 第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第四章 混合燃烧特性研究 | 第76-113页 |
4.1 煤矸石与聚丙烯混燃特性 | 第76-83页 |
4.1.1 特征温度分析 | 第77-78页 |
4.1.2 失重量和失重速率分析 | 第78-80页 |
4.1.3 混燃的相关性分析 | 第80-82页 |
4.1.4 反应生成热的影响 | 第82-83页 |
4.2 煤矸石与硫化丁腈橡胶混燃特性 | 第83-90页 |
4.2.1 特征温度参数分析 | 第84-86页 |
4.2.2 失重量和失重速率分析 | 第86-88页 |
4.2.3 混燃的相关性分析 | 第88-89页 |
4.2.4 反应生成热的影响 | 第89-90页 |
4.3 煤矸石与聚氯乙烯混燃特性 | 第90-96页 |
4.3.1 特征温度参数分析 | 第92-93页 |
4.3.2 混燃的相关性分析 | 第93-95页 |
4.3.3 反应生成热的影响 | 第95-96页 |
4.4 混燃过程中热影响分析 | 第96-99页 |
4.5 氧浓度对混燃的影响 | 第99-102页 |
4.5.1 对煤矸石与聚丙烯混燃的影响 | 第99页 |
4.5.2 对煤矸石与硫化丁腈橡胶混燃的影响 | 第99-101页 |
4.5.3 对煤矸石与聚氯乙烯混燃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4.6 混燃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 | 第102-106页 |
4.7 燃烧动力学分析 | 第106-110页 |
4.7.1 煤矸石与聚丙烯混燃活化能 | 第107-108页 |
4.7.2 煤矸石与硫化丁腈橡胶混燃活化能 | 第108-109页 |
4.7.3 煤矸石与聚氯乙烯混燃活化能 | 第109-110页 |
4.8 小结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3页 |
第五章 燃烧气态产物排放特性研究 | 第113-135页 |
5.1 无氯燃烧气态产物排放规律 | 第113-122页 |
5.1.1 煤矸石燃烧气态产物分析 | 第113-115页 |
5.1.2 聚丙烯燃烧气态产物分析 | 第115-117页 |
5.1.3 硫化丁腈橡胶燃烧气态产物分析 | 第117-119页 |
5.1.4 煤矸石与聚丙烯混燃气态产物分析 | 第119-121页 |
5.1.5 煤矸石与硫化丁腈橡胶混燃气态产物分析 | 第121-122页 |
5.2 混合比例对SO2 排放特性影响 | 第122-124页 |
5.2.1 煤矸石与聚丙烯混燃 | 第122-123页 |
5.2.2 煤矸石与硫化丁腈橡胶混燃 | 第123-124页 |
5.3 混合比例对NOX排放影响 | 第124-127页 |
5.3.1 煤矸石与聚丙烯混燃 | 第124-125页 |
5.3.2 煤矸石与硫化丁腈橡胶混燃 | 第125-127页 |
5.4 混燃HCl排放规律 | 第127-131页 |
5.4.1 单一组分与混燃对比 | 第127-128页 |
5.4.2 升温速率对排放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5.4.3 吸收剂对HCl排放影响 | 第130-131页 |
5.5 二噁英排放分析 | 第131-132页 |
5.6 小结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5页 |
第六章 混合燃烧成灰特性研究 | 第135-145页 |
6.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35-138页 |
6.1.1 样品的红外分析 | 第135-137页 |
6.1.2 燃烧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137-138页 |
6.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138-141页 |
6.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 | 第141-142页 |
6.4 小结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5-149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45-147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47页 |
7.3 工作展望 | 第147-149页 |
致谢 | 第149-1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