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负载型纳米钯催化剂超声辅助合成及催化Suzuki反应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6-36页
    1.1 引言第16页
    1.2 Suzuki偶联反应第16-20页
        1.2.1 Suzuki偶联反应的机理第16-17页
        1.2.2 Suzuki偶联反应的实际应用第17-20页
    1.3 钯催化剂第20-28页
        1.3.1 均相钯络合物第20-22页
        1.3.2 非均相钯催化剂第22-28页
    1.4 纳米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28-34页
        1.4.1 化学还原法第28-30页
        1.4.2 辅助还原法第30-34页
    1.5 本论文的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4-36页
        1.5.1 本论文的课题来源第34页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4-36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36-42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36-38页
        2.1.1 主要化学试剂第36-37页
        2.1.2 主要实验仪器第37-38页
    2.2 实验方法第38-39页
        2.2.1 水相钯纳米粒子的制备第38页
        2.2.2 载体的预处理及制备第38-39页
        2.2.3 负载型纳米钯催化剂的制备第39页
    2.3 催化剂的表征第39-41页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39页
        2.3.2 N_2物理吸附脱附分析第39-40页
        2.3.3 透射电镜(TEM)分析第40页
        2.3.4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40页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40页
        2.3.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分析第40页
        2.3.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分析第40页
        2.3.8 热重(TG)分析第40页
        2.3.9 傅立叶红外(FT-IR)分析第40-41页
    2.4 催化性能测试第41-42页
        2.4.1 Suzuki偶联反应第41页
        2.4.2 反应产物的分析第41页
        2.4.3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评价第41-42页
第3章 水相纳米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第42-58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水相Pd NPs的制备第42页
    3.3 还原时间的确定第42-43页
    3.4 PdNPs的制备条件的优化第43-48页
        3.4.1 PdNPs-AA制备条件的考察第43-45页
        3.4.2 PdNPs-EtOH制备条件的考察第45-46页
        3.4.3 PdNPs-EG的制备条件考察第46-48页
    3.5 水相Pd NPs催化剂的表征第48-52页
        3.5.1 XRD分析第48-49页
        3.5.2 TEM分析第49-50页
        3.5.3 XPS分析第50-51页
        3.5.4 FT-IR分析第51-52页
    3.6 水相Pd NPs的催化性能评价第52-57页
        3.6.1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52-53页
        3.6.2 溶剂的影响第53-54页
        3.6.3 溶剂中含水量的影响第54页
        3.6.4 碱的影响第54-55页
        3.6.5 反应温度对Suzuki反应的影响第55-56页
        3.6.6 不同取代基的卤代芳烃和苯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第56-57页
    3.7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超声辅助还原法制备Pd/C催化剂及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第58-69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Pd/C催化剂的制备第58-59页
    4.3 超声辅助法制备Pd/C的条件优化和其结构与形貌的表征第59-62页
        4.3.1 制备条件的考察第59-61页
        4.3.2 超声功率对PdNPs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第61-62页
    4.4 超声原位还原法与常规化学还原法的对比第62-65页
        4.4.1 结构与形貌第62-65页
        4.4.2 催化反应性能评价第65页
    4.5 Pd/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第65-68页
        4.5.1 催化Suzuki偶联反应条件的优化第65-67页
        4.5.2 催化含不同取代基的卤代芳烃和苯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第67页
        4.5.3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评价第67-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超声辅助还原法制备Pd/SBA-15 催化剂及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第69-87页
    5.1 引言第69页
    5.2 一步法制备Pd/SBA-15 催化剂第69-71页
        5.2.1 制备方法第69-70页
        5.2.2 Pd(x)/SBA-15 催化剂的表征第70-71页
    5.3 两步法制备Pd NRs/SBA-15 催化剂第71-84页
        5.3.1 制备方法第71页
        5.3.2 PdNRs(x)/SBA-15 催化剂的表征第71-79页
        5.3.3 PdNRs(x)/SBA-15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第79-82页
        5.3.4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第82-83页
        5.3.5 催化剂的热过滤试验第83-84页
    5.4 超声辅助还原法制备高稳定性Pd NRs(x)/SBA-15 的机制分析第84-85页
    5.5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6章 超声辅助还原法制备Pd/SDS-LDH催化剂及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第87-114页
    6.1 引言第87页
    6.2 LDH和 SDS-LDH载体的结构与形貌表征第87-89页
    6.3 超声辅助还原制备SDS-LDH负载纳米钯催化剂第89-102页
        6.3.1 Pd/SDS-LDH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89页
        6.3.2 还原时间的确定第89-90页
        6.3.3 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Pd/SDS-LDH形貌的影响第90-91页
        6.3.4 Pd负载量的影响第91-94页
        6.3.5 Pd(2)/SDS-LDH催化剂的表征分析第94-96页
        6.3.6 Pd(x)/SDS-LDH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第96-100页
        6.3.7 超声辅助还原法制备Pd/SDS-LDH的机制分析第100-102页
    6.4 超声辅助LDH表面羟基还原制备Pd/LDH催化剂第102-112页
        6.4.1 Pd/LDH-OH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102页
        6.4.2 空白实验第102-103页
        6.4.3 超声时间对Pd/LDH-OH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第103-105页
        6.4.4 超声功率对Pd/LDH-OH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第105-107页
        6.4.5 N_2吸附-脱附分析第107页
        6.4.6 XPS分析第107-108页
        6.4.7 Pd/LDH-OH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第108-111页
        6.4.8 超声辅助LDH表面羟基还原制备Pd/LDH催化剂的机理初探第111-112页
    6.5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结论第114-117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AMOST巡天光谱数据处理技术与分析应用
下一篇:石墨烯/中空金属化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吸波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