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57页 |
·植物细胞活性氧代谢及H_2O_2生理作用 | 第13-20页 |
·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 | 第13-15页 |
·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 | 第15-17页 |
·植物体内H_2O_2的生理功能 | 第17-19页 |
·H_2O_2与气孔运动 | 第19-20页 |
·植物细胞一氧化氮代谢及生理作用 | 第20-30页 |
·NO的理化性质 | 第21页 |
·植物体内NO的来源 | 第21-24页 |
·NO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 第24-27页 |
·植物体内NO的信号转导 | 第27-28页 |
·NO与气孔运动 | 第28-30页 |
·植物异源三聚体G蛋白研究进展 | 第30-37页 |
·G蛋白的结构及活化机制 | 第30-31页 |
·G蛋白的种类 | 第31-32页 |
·植物中G蛋白检测的生化方法 | 第32-33页 |
·植物G蛋白的分子研究 | 第33页 |
·植物体内G蛋白的信号转导功能 | 第33-36页 |
·G蛋白与气孔运动 | 第36-37页 |
·酪氨酸蛋白激酶(PTKs)的研究进展 | 第37-40页 |
·酪氨酸蛋白可逆磷酸化 | 第37-38页 |
·PTKs的种类 | 第38页 |
·PTKs的抑制剂 | 第38-39页 |
·PTKs的作用 | 第39-40页 |
·PTKs与气孔运动 | 第40页 |
·PLC和PLD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40-54页 |
·PLC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41-45页 |
·PLD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45-50页 |
·植物中PA的研究进展 | 第50-5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54-57页 |
第2章 G蛋白在光/暗调控气孔运动中的作用及其与H_2O_2的关系 | 第57-68页 |
·前言 | 第57-58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8-59页 |
·实验材料及培养 | 第58页 |
·主要试剂 | 第58页 |
·表皮条试验 | 第58-59页 |
·H_2DCF-DA荧光探针的装载 | 第59页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 第59页 |
·结果 | 第59-64页 |
·CTX、PTX、H_2O_2、Vc、CAT及DPI对光/暗调控的气孔开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Vc、CAT和DPI阻止CTX诱导蚕豆气孔关闭 | 第60页 |
·CTX、PTX对蚕豆保卫细胞H_2O_2水平的影响 | 第60-61页 |
·CTX、PTX、H_2O_2、Vc、CAT和DPI对拟南芥气孔运动的效应 | 第61-64页 |
·G蛋白与拟南芥保卫细胞H_2O_2水平的关系 | 第64页 |
·讨论 | 第64-68页 |
第3章 G蛋白在光/暗调控的气孔运动中的作用及其与NO的关系 | 第68-79页 |
·前言 | 第68-69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69-70页 |
·实验材料及培养 | 第69页 |
·主要试剂 | 第69页 |
·表皮条试验 | 第69-70页 |
·NO荧光探针的装载 | 第70页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 第70页 |
·结果 | 第70-75页 |
·CTX、PTX、SNP、c-PTIO和L-NAME对蚕豆气孔开度的效应 | 第70-71页 |
·c-PTIO和L-NAME阻止CTX诱导蚕豆气孔关闭 | 第71-72页 |
·CTX、PTX对蚕豆保卫细胞NO水平的影响 | 第72页 |
·CTX、PTX、SNP、c-PTIO和L-NAME对拟南芥气孔运动的效应 | 第72-75页 |
·G蛋白与拟南芥保卫细胞NO水平的关系 | 第75页 |
·讨论 | 第75-79页 |
第4章 酪氨酸蛋白激酶(PTKs)在光/暗调控气孔运动中的作用及其与H_2O_2的关系 | 第79-90页 |
·前言 | 第79-80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80-81页 |
·实验材料及培养 | 第80页 |
·主要试剂 | 第80页 |
·表皮条试验 | 第80-81页 |
·H_2DCF-DA荧光探针的装载 | 第81页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 第81页 |
·结果 | 第81-87页 |
·Genistein和tyrphostin A23对暗诱导气孔关闭的效应 | 第81-83页 |
·Genistein和tyrphostin A23对暗诱导保卫细胞H_2O_2水平的影响 | 第83-84页 |
·Genistein和tyrphostin A23对外源H_2O_2诱导气孔关闭和DCF荧光的影响 | 第84-86页 |
·Genistein和tyrphostin A23促使暗诱导的气孔关闭重新开放 | 第86页 |
·Genistein和tyrphostin A23降低暗诱导产生的H_2O_2水平 | 第86-87页 |
·讨论 | 第87-90页 |
第5章 酪氨酸蛋白激酶(PTKs)在光/暗调控气孔运动中的作用及其与NO的关系 | 第90-100页 |
·前言 | 第90-91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91-92页 |
·实验材料及培养 | 第91页 |
·主要试剂 | 第91页 |
·气孔分析 | 第91-92页 |
·DAF-2 DA荧光探针的装载 | 第92页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 第92页 |
·结果 | 第92-98页 |
·Genistein和tyrphostin A23逆转暗诱导的气孔关闭 | 第92-93页 |
·Genistein和tyrphostin A23对暗诱导保卫细胞NO水平的影响 | 第93-94页 |
·Genistein和tyrphostin A23对SNP诱导保卫细胞气孔关闭和NO水平的影响 | 第94-95页 |
·Genistein和tyrphostin A23促使暗诱导的气孔关闭重新开放 | 第95页 |
·Genistein和tyrphostin A23降低暗诱导产生的NO水平 | 第95-98页 |
·讨论 | 第98-100页 |
第6章 磷脂酶C/D在光/暗调控气孔运动中的作用及其与H_2O_2的关系 | 第100-113页 |
·前言 | 第100-101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01-103页 |
·实验材料及培养 | 第101页 |
·主要试剂 | 第101-102页 |
·气孔分析 | 第102页 |
·H_2DCF-DA荧光探针的装载 | 第102页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 第102-103页 |
·结果 | 第103-109页 |
·U73122、n-butanol、2-butanol对暗诱导气孔关闭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U73122、n-butanol、2-butanol对暗诱导保卫细胞H_2O_2水平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PA和H_2_O2诱导光下气孔关闭 | 第106页 |
·Vc、CAT和DPI逆转PA诱导的气孔关闭 | 第106-107页 |
·PA诱导气孔关闭与内源H_2O_2水平的关系 | 第107页 |
·U73122、n-butanol和2-butanol对外源H_2O_2诱导气孔关闭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U73122、n-butanol和2-butanol对外源H_2O_2诱导保卫细胞DCF荧光水平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讨论 | 第109-113页 |
第7章 磷脂酶C/D在光/暗调控气孔运动中的作用及其与NO的关系 | 第113-126页 |
·前言 | 第113-114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14-116页 |
·实验材料及培养 | 第114页 |
·主要试剂 | 第114-115页 |
·气孔分析 | 第115页 |
·DCF-2 DA荧光探针的装载 | 第115页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 | 第115-116页 |
·结果 | 第116-123页 |
·U73122、1-butanol、2-butanol对暗诱导气孔关闭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U73122、1-butanol、2-butanol对暗诱导保卫细胞NO水平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PA和SNP诱导光下气孔关闭 | 第118-119页 |
·c-PTIO和L-NAME逆转PA诱导的气孔关闭 | 第119-120页 |
·PA诱导气孔关闭与内源NO水平的关系 | 第120-121页 |
·U73122、n-butanol和2-butanol对SNP诱导的气孔关闭的影响 | 第121页 |
·U73122、n-butanol和2-butanol对SNP诱导的保卫细胞荧光水平的影响 | 第121-123页 |
·讨论 | 第123-126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30页 |
·结论 | 第126-128页 |
·展望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61页 |
致谢 | 第161-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