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性治理的“河长制”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26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1.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2.选题背景 | 第12页 |
3.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3.研究评述 | 第19页 |
(三)研究工具 | 第19-23页 |
1.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理论工具 | 第20-23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研究思路概述 | 第23-24页 |
2.研究思维导图 | 第24页 |
(五)研究的不足和创新点 | 第24-26页 |
1.研究的不足 | 第24页 |
2.研究的创新点 | 第24-26页 |
二、郑州市“河长制”的运行现状和工作模型 | 第26-37页 |
(一)郑州市“河长制”运行现状 | 第26-34页 |
1.郑州市推行“河长制”工作背景 | 第26-28页 |
2.郑州市“河长制”取得的成效 | 第28-31页 |
3.郑州市“河长制”取得的经验 | 第31-34页 |
(二)整体性治理下“河长制”工作模型 | 第34-37页 |
1.工作理念 | 第34-35页 |
2.信息平台 | 第35页 |
3.信任机制 | 第35页 |
4.责任机制 | 第35-36页 |
5.资源整合 | 第36-37页 |
三、郑州市“河长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7-42页 |
(一)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1.工作理念:意识淡漠 | 第37页 |
2.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 第37-38页 |
3.信任机制:程度较低 | 第38页 |
4.责任机制:不够健全 | 第38-39页 |
5.资源整合:难度较大 | 第39-40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1.主观原因:认知水平和责任意识有待提升 | 第40页 |
2.历史原因:利益冲突和历史问题交织错杂 | 第40-41页 |
3.客观原因:多头管理和一人多角逻辑错位 | 第41-42页 |
四、整体性治理视角下“河长制”路径优化 | 第42-48页 |
(一)优化理念先导 | 第42-43页 |
1.完善法制建设 | 第42页 |
2.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 第42-43页 |
(二)加快平台建设 | 第43-44页 |
1.加大资金投入 | 第43页 |
2.打通接口壁垒 | 第43-44页 |
3.实现实时监测 | 第44页 |
(三)构建信任机制 | 第44-45页 |
1.培育共同价值观 | 第44页 |
2.加强部门沟通 | 第44-45页 |
(四)完善协调机制 | 第45-46页 |
1.加强顶层设计 | 第45页 |
2.统一利益驱动 | 第45-46页 |
(五)实现资源整合 | 第46-48页 |
1.合理界定职责 | 第46页 |
2.建立联动网络 | 第46页 |
3.多元治理主体 | 第46-48页 |
五、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