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1.1 重金属污染概述 | 第15-16页 |
1.1.2 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6页 |
1.1.3 土壤重金属铅、镉污染来源及危害 | 第16页 |
1.1.4 重金属对土壤的危害 | 第16页 |
1.2 选题依据 | 第16-19页 |
1.2.1 土壤微生物种类的选择及其功能 | 第17页 |
1.2.2 评价土壤质量的微生物学指标 | 第17-19页 |
1.2.3 微生物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 第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1.3.1 重金属对微生物量的影响 | 第20页 |
1.3.2 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20-21页 |
1.3.3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 第21页 |
1.3.4 重金属化学形态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21-22页 |
1.3.5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及进展 | 第22-24页 |
1.3.6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5.1 重金属铅和镉对微生物量及土壤酶的影响研究 | 第26页 |
1.5.2 重金属铅和镉对冬、夏季塿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 第26页 |
1.5.3 重金属铅抗性菌株生长特性及其对铅去除和吸附效果的研究 | 第26页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重金属铅和镉对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 第28-3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2.1.1 试验地概况 | 第28-29页 |
2.1.2 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30-3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7页 |
2.2.1 重金属铅和镉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 第31-33页 |
2.2.2 重金属铅和镉对土壤酶的影响 | 第33-37页 |
2.3 讨论 | 第37页 |
2.4 结论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铅污染对塿土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39-6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3.1.1 试验土壤来源 | 第40页 |
3.1.2 土壤样品基本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测定 | 第40页 |
3.1.3 DNA提取、PCR扩增和序列分析 | 第40-41页 |
3.1.4 数据分析 | 第41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1-57页 |
3.2.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 | 第41-42页 |
3.2.2 铅对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及细菌部分特征 | 第42-46页 |
3.2.3 细菌在门水平上的分类 | 第46-48页 |
3.2.4 细菌在纲水平上的分类 | 第48-49页 |
3.2.5 细菌在目水平上的分类 | 第49-51页 |
3.2.6 细菌在科水平上的分类 | 第51-53页 |
3.2.7 组间差异物种分析 | 第53-54页 |
3.2.8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54-57页 |
3.3 讨论 | 第57-60页 |
3.4 结论 | 第60-62页 |
第四章 镉污染对塿土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62-76页 |
4.1 材料方法 | 第62-63页 |
4.1.1 试验土壤来源 | 第62-63页 |
4.1.2 土壤样品基本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测定 | 第63页 |
4.1.3 DNA提取、PCR扩增和序列分析 | 第63页 |
4.1.4 数据分析 | 第6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3-73页 |
4.2.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 | 第63-64页 |
4.2.2 镉对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及细菌部分特征 | 第64-65页 |
4.2.3 细菌在门水平上的分类 | 第65-68页 |
4.2.4 细菌在属水平上的分类 | 第68-72页 |
4.2.5 细菌群落结构 | 第72页 |
4.2.6 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因素 | 第72-73页 |
4.3 讨论 | 第73-75页 |
4.4 结论 | 第75-76页 |
第五章 耐铅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和生长特性的研究 | 第76-97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77页 |
5.1.1 实验试剂 | 第77页 |
5.1.2 培养基的配制 | 第77页 |
5.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77页 |
5.3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77-82页 |
5.3.1 耐铅微生物的筛选 | 第77-78页 |
5.3.2 耐铅微生物的最大抗性水平研究 | 第78页 |
5.3.3 耐铅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78-80页 |
5.3.4 耐铅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分析 | 第80-81页 |
5.3.5 微生物对Pb2+的去除率研究 | 第81页 |
5.3.6 微生物对Pb2+的吸附研究 | 第81-82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82-94页 |
5.4.1 耐铅菌株的基本特征 | 第82-83页 |
5.4.2 耐铅微生物的最大抗性水平研究 | 第83-86页 |
5.4.3 耐铅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86-88页 |
5.4.4 耐铅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分析 | 第88-91页 |
5.4.5 微生物对Pb2+去除效果分析 | 第91-93页 |
5.4.6 微生物对Pb2+的吸附效果分析 | 第93页 |
5.4.7 微生物对Pb2+去除率和吸附率的比较 | 第93-94页 |
5.5 讨论 | 第94-96页 |
5.6 结论 | 第96-9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0页 |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97-99页 |
6.1.1 铅和镉对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的影响 | 第97页 |
6.1.2 铅污染对塿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97-98页 |
6.1.3 镉污染对塿土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98页 |
6.1.4 耐铅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和生长特性的研究 | 第98-99页 |
6.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99页 |
6.3 本研究的局限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1页 |
附录 | 第111-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作者简介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