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内源性脂质化合物分析新方法和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7-11页
英文摘要第11-15页
第一章 基于质谱技术的脂质组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6-54页
    1 脂质组学样品前处理第16-21页
        1.1 通用脂质提取方法第16-18页
        1.2 新型脂质提取方法第18-19页
        1.3 脂质化合物的衍生化第19-21页
    2 基于质谱技术的脂质组学分析方法和策略第21-25页
        2.1 鸟枪法第21-22页
        2.2 色谱质谱联用法第22-25页
        2.3 质谱成像法第25页
    3 脂质分子中C=C双键位置的确定技术第25-31页
        3.1 在线质谱技术第26-27页
        3.2 臭氧化反应技术第27-28页
        3.3 离线化学衍生化法第28-31页
    4 基于质谱技术的脂质组学研究发展新趋势第31-38页
        4.1 单细胞脂质组学研究第31-33页
        4.2 基于稳定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脂质代谢流研究第33-34页
        4.3 脂质组学与其他组学技术的联合应用第34-38页
    5 总结第38页
    参考文献第38-54页
第二章 基于新型高效衍生化策略的脂肪酸相对定量分析的HPLC-MS/MS法第54-75页
    1 仪器设备与实验材料第55页
        1.1 仪器设备第55页
        1.2 实验材料第55页
    2 实验方法第55-58页
        2.1 动物实验第55-56页
        2.2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第56页
        2.3 脂肪酸的衍生化第56-57页
        2.4 标准溶液和线性考察标准工作溶液的制备第57页
        2.5 质谱条件优化样品的制备第57页
        2.6 仪器分析条件第57-58页
        2.7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58页
    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58-72页
        3.1 脂肪酸衍生化条件的优化第58-60页
        3.2 衍生化脂肪酸的色谱行为第60-61页
        3.3 衍生化脂肪酸的检测灵敏度第61页
        3.4 生物样品中脂肪酸的全面表征第61-68页
        3.5 大鼠血浆中脂肪酸分析第68-71页
        3.6 大鼠衰老进程中脂肪酸轮廓的研究第71-72页
    4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第三章 基于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衍生化策略的类二十烷酸定量分析方法第75-107页
    1 仪器设备与实验材料第76-77页
        1.1 仪器设备第76-77页
        1.2 实验材料第77页
    2 实验方法第77-84页
        2.1 标准溶液和方法验证样品的制备第77-78页
        2.2 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的建立第78页
        2.3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第78-79页
        2.4 类二十烷酸的衍生化反应缩合剂的优化第79-80页
        2.5 类二十烷酸的衍生化反应第80页
        2.6 质谱条件优化样品的制备第80页
        2.7 仪器分析条件第80-84页
        2.8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84页
    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84-104页
        3.1 类二十烷酸衍生化条件的优化第84-88页
        3.2 衍生化类二十烷酸的质谱检测灵敏度第88-89页
        3.3 衍生化类二十烷酸的放置稳定性第89-91页
        3.4 衍生化类二十烷酸的UHPLC-MS/MS分析方法第91-94页
        3.5 方法验证第94-98页
        3.6 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大鼠血浆和心肌中类二十烷酸的表征和相关性分析第98-104页
    4 结论第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7页
第四章 基于新型高效衍生化策略的内源性脂肪醛类化合物全面表征分析的HPLC-MS/MS法第107-134页
    1 仪器设备与实验材料第108-109页
        1.1 仪器设备第108页
        1.2 实验材料第108-109页
    2 实验方法第109-113页
        2.1 标准溶液和线性考察标准工作溶液的制备第109页
        2.2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脑缺血大鼠模型的建立第109-110页
        2.3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第110-111页
        2.4 脂肪醛的衍生化反应及衍生化效率考察第111-112页
        2.5 质谱条件优化样品的制备第112页
        2.6 仪器分析条件第112-113页
        2.7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113页
    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113-129页
        3.1 脂肪醛衍生化条件优化第113-117页
        3.2 衍生化脂肪醛的色谱分离效率第117页
        3.3 衍生化脂肪醛的质谱检测灵敏度第117-118页
        3.4 衍生化脂肪醛的HPLC-MS/MS分析第118-120页
        3.5 基于通用特征质谱扫描参数的脂肪醛全面表征第120-122页
        3.6 干扰化合物的过滤第122-126页
        3.7 脂肪醛的同位素稀释法定量分析第126-128页
        3.8 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浆和脑组织中脂肪醛的分析第128-129页
    4 结论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4页
第五章 基于UHPLC-Q-TOF-MS的酸性鞘糖脂全面分析和识别新策略研究第134-176页
    1 仪器设备与实验材料第137页
        1.1 仪器设备第137页
        1.2 实验材料第137页
    2 实验方法第137-140页
        2.1 标准工作溶液的制备第137-138页
        2.2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脑缺血大鼠模型的建立第138-139页
        2.3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第139页
        2.4 方法验证第139-140页
        2.5 仪器分析条件第140页
        2.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140页
    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140-172页
        3.1 具有不同寡糖链的神经节苷脂同分异构体的分离第140-145页
        3.2 全面分析和识别对照品中的AGSL第145-148页
        3.3 基于AGSL神经酰胺碳保留时间-结构的数学模型建立第148-151页
        3.4 生物样品中AGSL快速识别和鉴定的新策略构建第151-161页
        3.5 AGSL定量分析方法验证第161-162页
        3.6 大鼠脑组织中AGSL的分析第162-172页
    4 结论第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76页
第六章 基于UHPLC-MS/MS的脂肪酸酯的全面分析和定量分析新策略研究第176-205页
    1 仪器设备与实验材料第177-178页
        1.1 仪器设备第177页
        1.2 实验材料第177-178页
    2 实验方法第178-181页
        2.1 标准溶液的制备第178页
        2.2 高脂血症金黄地鼠动物模式建立第178-179页
        2.3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第179页
        2.4 方法验证第179-180页
        2.5 仪器分析条件第180页
        2.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180-181页
    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181-202页
        3.1 UHPLC-MS/MS分析条件的优化第181-185页
        3.2 UHPLC-Q-TOF-MS全面识别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酯第185-190页
        3.3 UH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验证第190-192页
        3.4 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和评价第192-194页
        3.5 金黄地鼠白色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酯分析第194-202页
    4 结论第202-203页
    参考文献第203-205页
英文缩略词第205-209页
致谢第209-210页
个人简历第210-212页
附表1第212-222页
附表2第222-233页
附表3第233-253页

论文共2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的生命分析应用方法研究
下一篇:转换型高分子分散剂的可控合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