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扬州技师学院校园周边流动商贩治理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3 研究现状综述第14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4-16页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6-17页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 概念界定第17-18页
        2.1.1 流动商贩的概念第17页
        2.1.2 治理的概念第17-18页
        2.1.3 流动商贩治理的概念第18页
    2.2 理论基础第18-21页
        2.2.1 善治理论第18-20页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第20-21页
3 扬州技师学院校园周边流动商贩治理的现状分析第21-26页
    3.1 扬州技师学院校园周边流动商贩的基本情况第21-24页
        3.1.1 基本情况第21-22页
        3.1.2 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第22-23页
        3.1.3 典型特征第23-24页
    3.2 扬州技师学院周边流动商贩治理的现状分析第24-26页
        3.2.1 扬州市流动商贩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第24-25页
        3.2.2 扬州技师学院校园周边流动商贩治理的现状第25-26页
4 扬州技师学院校园周边流动商贩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6-36页
    4.1 调查设计与数据来源第26-30页
        4.1.1 调查设计与调查过程第26页
        4.1.2 样本特征描述第26-30页
    4.2 校园周边商贩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0-32页
        4.2.1 执法系统不完善,治理程序不规范第30-31页
        4.2.2 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管理效果差第31页
        4.2.3 管理主体相对单一,管理水平较低第31-32页
    4.3 校园周边商贩治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第32-36页
        4.3.1 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第32-33页
        4.3.2 城管执法者自身的素质不高第33页
        4.3.3 忽视群众的参与,未充分考虑群众的诉求第33-34页
        4.3.4 流动商贩自律性不高第34-36页
5 国内外先进国家与地区的流动商贩治理模式第36-41页
    5.1 国外先进国家的流动商贩治理模式第36-38页
        5.1.1 美国的自治组织管理模式第36-37页
        5.1.2 新加坡的惩罚结合教育的模式第37页
        5.1.3 韩国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第37-38页
    5.2 国内先进地区的流动商贩治理模式第38-40页
        5.2.1 北京的柔性执法模式第38-39页
        5.2.2 广州的多元主体互动模式第39页
        5.2.3 南京的“机动车扣分制管理”模式第39-40页
    5.3 经验与启示借鉴第40-41页
6 扬州技师学院校园周边流动商贩治理的对策和建议第41-47页
    6.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宣传与监督第41-43页
        6.1.1 完善法律,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第41-42页
        6.1.2 加强监管,呼吁社会大众共同管理和监督第42页
        6.1.3 加大宣传力度,社交媒体舆论的引导第42-43页
        6.1.4 建立治理组织与治理机构第43页
    6.2 多着并举,不断提高城管的科学管理水平第43-45页
        6.2.1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执法水平第44页
        6.2.2 加强自身的人性化执法能力第44-45页
    6.3 堵疏结合,促进对流动摊贩的长期治理第45-47页
        6.3.1 设置区域并规定流动商贩的营业范围第45页
        6.3.2 促进对于流动商贩的长期治理第45-46页
        6.3.3 加强培训,流动商贩就业方式多样化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街道职权法治化研究
下一篇:边检机关出入境证件认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