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职权法治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基本概念 | 第12-16页 |
一、基层 | 第12-13页 |
二、职权 | 第13-14页 |
三、派出机关 | 第14-15页 |
四、街道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一、域外基层政府职权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二、域内街道职权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三、小结 | 第21-22页 |
第四节 分析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一、分析框架 | 第2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街道职权存在问题 | 第24-42页 |
第一节 街道的发展概述 | 第24-25页 |
一、街道的历史发展 | 第24页 |
二、街道的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街道职权的行使主体 | 第25-32页 |
一、街道的整体框架 | 第25-28页 |
二、街道内设机构 | 第28-30页 |
三、街道班子成员分工 | 第30-32页 |
第三节 街道职权行使的现状及问题 | 第32-42页 |
一、街道法律地位不清晰 | 第32-35页 |
二、街道内设机构设置管理不规范 | 第35-37页 |
三、属地责任过重 | 第37-40页 |
四、街道差异化多样化重视不够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宪法和组织法语境下的职权 | 第42-50页 |
第一节 职权的内涵 | 第42-46页 |
一、职权概念在宪法法律文本中的使用 | 第42-44页 |
二、宪法和组织法的职权内涵 | 第44-46页 |
第二节 职权同构 | 第46-50页 |
一、同构现象 | 第46-47页 |
二、职权同构是职权概念的延伸 | 第47-48页 |
三、职权同构对街道职权的影响 | 第48-50页 |
第四章 街道职权行使的问题分析 | 第50-60页 |
第一节 街道职权缺乏法律规范 | 第50-53页 |
一、法律法规缺失导致街道职权缺乏稳定性 | 第50-51页 |
二、街道职权高度依赖“红头文件” | 第51-52页 |
三、街道职权行使的综合考量 | 第52-53页 |
第二节 职权虚化导致片面强调属地责任 | 第53-56页 |
一、宪法职权概念理解简单化 | 第53-54页 |
二、属地日益复杂化 | 第54-55页 |
三、责任追究脱离具体职权行使 | 第55-56页 |
第三节 基层治理法治化基础有待加强 | 第56-60页 |
一、基层治理法治意识仍较薄弱 | 第56-57页 |
二、片面理解法治化 | 第57-58页 |
三、跟不上互联网+政务处理节奏 | 第58-60页 |
第五章 街道职权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 第60-67页 |
第一节 以宪法为基础完善街道职权理论依据 | 第60-62页 |
一、探索职权划分新模式 | 第60页 |
二、充分利用法律解释 | 第60-61页 |
三、明晰街道法律主体地位 | 第61-62页 |
第二节 以现有法律制度为基础完善街道职权 | 第62-64页 |
一、注重吸收现有制度成果 | 第62页 |
二、用好三定规定和权责清单 | 第62-63页 |
三、加强“红头文件”监管 | 第63-64页 |
第三节 优化基层执法司法环境 | 第64-67页 |
一、适机赋予街道综合执法协调权限 | 第64页 |
二、充分发挥案例引导作用 | 第64-65页 |
三、善于转化监督力量 | 第65页 |
四、线下线上结合创新法律服务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