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液晶 | 第9-13页 |
1.1.1 液晶的发展史 | 第9-10页 |
1.1.2 液晶的分类 | 第10页 |
1.1.3 液晶基元 | 第10-12页 |
棒状液晶基元 | 第11页 |
盘状液晶基元 | 第11-12页 |
1.1.4 液晶相与液晶织构 | 第12-13页 |
1.2 聚集诱导发光 | 第13-17页 |
1.2.1 传统荧光分子 | 第13-14页 |
1.2.2 聚集诱导发光分子 | 第14-15页 |
1.2.3 聚集诱导发光的机理 | 第15-17页 |
1.2.4 AIE材料的应用 | 第17页 |
1.3 聚集诱导发光液晶 | 第17-20页 |
1.3.1 发光液晶分子的研究 | 第17-20页 |
1.3.2 发光液晶的应用及意义 | 第20页 |
1.4 C_3对称性结构分子研究 | 第20-22页 |
1.4.1 常见C_3对称分子的结构 | 第20-21页 |
1.4.2 以三嗪为核的衍生物的研究 | 第21页 |
1.4.3 C_3-对称树枝状发光液晶分子 | 第21-22页 |
1.5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亮点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试剂、仪器与分析测试方法 | 第24-28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5-28页 |
核磁共振波谱仪(NMR) | 第25-26页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 第26页 |
荧光光谱仪(PL) | 第26页 |
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 | 第26页 |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第26-27页 |
偏光显微镜(POM) | 第27页 |
一维X射线广角衍射仪(1D-WAXD) | 第27页 |
二维X射线广角衍射仪(2D-WAXD) | 第27-28页 |
第3章 以C_3对称的三嗪为核心的发光液晶分子研究 | 第28-55页 |
3.1 三苯基三嗪衍生物系列 | 第28-46页 |
3.1.1 分子设计思路 | 第28页 |
3.1.2 合成实验路线 | 第28-29页 |
3.1.3 合成实验步骤 | 第29-34页 |
3.1.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46页 |
液晶性质研究 | 第34-37页 |
AIE性质研究 | 第37-40页 |
聚集诱导发光液晶 | 第40-41页 |
本体发光研究 | 第41-42页 |
力致发光行为 | 第42-46页 |
3.2 三嗪单苯衍生物系列 | 第46-54页 |
3.2.1 分子设计与合成 | 第46页 |
3.2.2 合成实验路线 | 第46-47页 |
3.2.3 合成实验步骤 | 第47-49页 |
3.2.4 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液晶性质研究 | 第49-50页 |
AIE性质研究 | 第50-52页 |
聚集诱导发光液晶 | 第52-53页 |
本体发光研究 | 第53-5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以C_3对称的三苯基苯为核心的发光液晶分子研究 | 第55-71页 |
4.1 分子设计思路 | 第55页 |
4.2 合成实验部分 | 第55-60页 |
4.2.1 合成实验过程 | 第55-56页 |
4.2.2 合成实验步骤 | 第56-60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0-70页 |
4.3.1 液晶性质研究 | 第60-62页 |
4.3.2 AIE性质研究 | 第62-65页 |
4.3.3 聚集诱导发光液晶 | 第65-67页 |
4.3.4 本体发光研究 | 第67-68页 |
4.3.5 力致变色行为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附录 论文合成分子的核磁共振谱图 | 第81-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