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1.2.2 研究范围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15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的认知 | 第16-28页 |
2.1 人体工程学 | 第16-18页 |
2.1.1 人体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 第16页 |
2.1.2 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依据和测量方法 | 第16-17页 |
2.1.3 人体工程学之人体尺寸 | 第17-18页 |
2.2 室内空间尺度 | 第18-21页 |
2.2.1 尺度的概念和内涵 | 第18-19页 |
2.2.2 尺度与人 | 第19-21页 |
2.3 人体工程学应用到高校宿舍室内空间尺度方面 | 第21-22页 |
2.3.1 确定家具设备空间尺度 | 第21-22页 |
2.3.2 确定人体活动空间尺度 | 第22页 |
2.3.3 确定人体知觉空间(心理空间)尺度 | 第22页 |
2.4 高校单间式宿舍及其起居空间的介绍 | 第22-28页 |
2.4.1 高校单间式宿舍 | 第22-26页 |
2.4.2 高校宿舍起居空间 | 第26-28页 |
第3章 高校宿舍起居空间尺度研究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9页 |
3.1 大学生身体尺寸的调查统计分析 | 第28-32页 |
3.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第28页 |
3.1.2 大学生身体尺寸调查统计分析 | 第28-32页 |
3.2 大学生行为模式对室内空间尺度设计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1 秩序模式 | 第33页 |
3.2.2 流动模式 | 第33-34页 |
3.2.3 分布模式 | 第34页 |
3.2.4 状态模式 | 第34页 |
3.3 室内家具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 人体活动空间尺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3.4.1 人体动作空间尺度 | 第36-37页 |
3.4.2 人体心理空间尺度 | 第37页 |
3.5 合理把握室内空间尺度的要素 | 第37-39页 |
3.5.1 以空间需求为基础 | 第37-38页 |
3.5.2 以人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 | 第38页 |
3.5.3 正确合理的选择空间内的设施 | 第38-39页 |
第4章 基于人体工程学下高校单间式宿舍起居空间尺度分析研究 | 第39-81页 |
4.1 起居空间尺度研究的原则 | 第39-41页 |
4.2 起居空间内基础设备的尺度分析研究 | 第41-56页 |
4.2.1 休息家具 | 第41-50页 |
4.2.2 学习家具 | 第50-54页 |
4.2.3 储藏家具 | 第54-56页 |
4.3 起居空间内人体活动空间的尺度分析研究 | 第56-63页 |
4.4 起居空间内平立面尺度分析研究 | 第63-81页 |
4.4.1 不同家具布置模式下起居空间尺度的经济、适宜性研究 | 第63-67页 |
4.4.2 不同布局形式下的平面尺度比较研究 | 第67-77页 |
4.4.3 立面层高尺度研究 | 第77-81页 |
第5章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单间式宿舍起居空间尺度的设计探索 | 第81-88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81-82页 |
5.1.1 项目背景介绍 | 第81页 |
5.1.2 项目概况介绍 | 第81-82页 |
5.2 标准化单元宿舍起居空间尺度分析 | 第82-88页 |
5.2.1 起居空间家具尺度 | 第82-83页 |
5.2.2 起居空间人体行为尺度 | 第83-84页 |
5.2.3 起居空间平面尺度 | 第84-8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1页 |
6.1 结论 | 第88-89页 |
6.2 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图表来源 | 第94-96页 |
附录 | 第96-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