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来源、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绿道的来源 | 第11-12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4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案例研究综述 | 第15-32页 |
2.1 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24页 |
2.1.1 相关概念 | 第15-19页 |
2.1.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9-24页 |
2.2 案例研究综述 | 第24-30页 |
2.2.1 国外案例研究综述 | 第24-27页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7-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铜陵市滨江绿道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 | 第32-51页 |
3.1 铜陵市绿道总体规划(2013-2020)概述 | 第32-34页 |
3.1.1 空间结构 | 第32-33页 |
3.1.2 绿道布局 | 第33-34页 |
3.1.3 绿道精品线路 | 第34页 |
3.1.4 绿道网规模与服务水平 | 第34页 |
3.2 铜陵市滨江绿道案例解读 | 第34-45页 |
3.2.1 基地解读 | 第34-36页 |
3.2.2 案例解读 | 第36-45页 |
3.3 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 | 第45-50页 |
3.3.1 景观生态性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 | 第45-46页 |
3.3.2 弹性空间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 | 第46-48页 |
3.3.3 绿道连通性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 | 第48-49页 |
3.3.4 绿道可达性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4.1 结论 | 第51-52页 |
4.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