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8-9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9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都市圈概念及地方政府协作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第一节 都市圈概念特征 | 第15-17页 |
第二节 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内涵 | 第17-18页 |
第三节 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一、行政区经济理论 | 第18页 |
二、交易费用理论 | 第18-19页 |
三、公共选择理论 | 第19-20页 |
四、竞合理论 | 第20-21页 |
五、比较成本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我国都市圈中地方政府协作的现状分析 | 第22-28页 |
第一节 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一、发展战略制定上的产业同构 | 第22页 |
二、封闭式公共管理下的服务缺失 | 第22-23页 |
三、市场运作中的地方保护主义 | 第23-24页 |
四、都市圈地方政府间摩擦 | 第24页 |
五、制度落实中的不到位 | 第24页 |
第二节 都市圈中地方政府协作不健全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一、高层主体的调控缺失 | 第24-25页 |
二、都市圈地方政府间的协调性机构单一 | 第25-26页 |
三、制度实施中互信缺失 | 第26页 |
四、缺乏约束性的的地方政府合作规则 | 第26-27页 |
五、都市圈中缺乏利益补偿和奖惩机制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的国际经验 | 第28-38页 |
第一节 美国:基于联邦主义的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 | 第28-32页 |
一、成立大都市圈整体性政府 | 第28-29页 |
二、建立地方政府联合性组织 | 第29页 |
三、签订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合约 | 第29-30页 |
四、设立专门的协调性机构 | 第30页 |
五、建立都市圈信息网络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日本:中央与地方互动基础上的都市圈协作 | 第32-34页 |
一、成立专门的都市圈协调机构 | 第32页 |
二、以法律形式保障地方利益 | 第32-33页 |
三、制定都市圈协作规划 | 第33页 |
四、健全的跨界组织管理体系 | 第33-34页 |
第三节 都市圈地方政府协作经验下的启示性对策 | 第34-38页 |
一、加强中央政府在协作中的作用 | 第35页 |
二、鼓励各类组织参与合作创新 | 第35-36页 |
三、完善的都市圈地方政府合作规则 | 第36页 |
四、完善协作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 | 第36-37页 |
五、建立都市圈内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都市圈中地方政府协作的组织模式 | 第38-42页 |
第一节 设立都市圈行政专门区 | 第38页 |
第二节 成立都市圈城市联盟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成立各种类型的联席会议 | 第39-40页 |
第四节 都市圈经济贸易协调会 | 第40页 |
第五节 成立高层治理委员会及民间研讨会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