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温液氮条件下页岩脆性破裂机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页岩各向异性研究 | 第12页 |
1.2.2 岩石低温微观特性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岩石低温损伤特性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岩石低温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页岩各向异性实验研究 | 第17-38页 |
2.1 试样制备及实验方案 | 第17-20页 |
2.1.1 试样制备 | 第17-19页 |
2.1.2 实验方案 | 第19-20页 |
2.2 页岩矿物组分分析 | 第20-21页 |
2.3 页岩的物理特性分析 | 第21-28页 |
2.3.1 页岩孔隙结构分析 | 第21-22页 |
2.3.2 页岩核磁共振分析 | 第22-24页 |
2.3.3 页岩渗透率分析 | 第24-26页 |
2.3.4 页岩声波波速分析 | 第26-28页 |
2.4 页岩力学特性分析 | 第28-36页 |
2.4.1 页岩单轴压缩特性分析 | 第29-31页 |
2.4.2 页岩三轴压缩特性分析 | 第31-34页 |
2.4.3 页岩拉伸破坏特性分析 | 第34-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超低温液氮条件下页岩的冻结损伤研究 | 第38-58页 |
3.1 试样制备及实验方案 | 第38-41页 |
3.1.1 试样制备 | 第38页 |
3.1.2 页岩水化作用分析 | 第38-39页 |
3.1.3 实验方案 | 第39-41页 |
3.2 液氮冻结试验现象分析 | 第41-42页 |
3.3 液氮作用下页岩的物理特性分析 | 第42-46页 |
3.3.1 液氮对页岩核磁共振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2 液氮对页岩渗透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3 液氮对页岩声波波速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 液氮作用下页岩的力学特性分析 | 第46-50页 |
3.4.1 液氮对页岩抗压特性的影响 | 第46-49页 |
3.4.2 液氮对页岩抗拉特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3.5 液氮冻融循环对页岩的影响分析 | 第50-54页 |
3.5.1 冻融循环对页岩渗透率的影响 | 第50-52页 |
3.5.2 冻融循环对页岩声波波速的影响 | 第52-54页 |
3.6 液氮对页岩的冻结损伤机理 | 第54-56页 |
3.6.1 页岩的冷缩机理 | 第54-55页 |
3.6.2 孔隙水的冻胀机理 | 第55-5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页岩等效介质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58-70页 |
4.1 Gassmann方程 | 第58-61页 |
4.2 微分等效介质理论 | 第61-63页 |
4.3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63-65页 |
4.3.1 岩石基质的有效模量 | 第63-64页 |
4.3.2 孔隙流体的模量 | 第64-65页 |
4.4 数值模拟及冻结损伤分析 | 第65-69页 |
4.4.1 损伤变量 | 第65-66页 |
4.4.2 页岩的冻结损伤分析 | 第66-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页岩超低温受荷损伤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70-80页 |
5.1 页岩受荷损伤本构模型 | 第70-73页 |
5.1.1 受荷损伤本构方程的建立 | 第70-71页 |
5.1.2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71-72页 |
5.1.3 模型验证 | 第72-73页 |
5.2 页岩超低温受荷损伤本构模型 | 第73-76页 |
5.2.1 损伤变量的选取 | 第73-74页 |
5.2.2 模型验证 | 第74-76页 |
5.3 页岩超低温损伤演化分析 | 第76-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