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地区中、古生界断裂体系及构造演化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9-14页 |
1.2.1 地层发育特征 | 第9-12页 |
1.2.2 构造发育史 | 第12-14页 |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中、古生界断裂体系与构造样式 | 第16-32页 |
2.1 断裂体系发育特征 | 第16-29页 |
2.1.1 主干断裂发育特征 | 第16-22页 |
2.1.2 次级断裂发育特征 | 第22-27页 |
2.1.3 现今各层系断裂平面展布特征 | 第27-29页 |
2.2 构造样式分析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构造演化过程 | 第32-57页 |
3.1 构造演化阶段划分 | 第32-40页 |
3.2 断裂体系活动性分析 | 第40-47页 |
3.2.1 主干断裂活动性分析 | 第41-42页 |
3.2.2 次级断裂活动性分析 | 第42-45页 |
3.2.3 断裂活动性总结 | 第45-47页 |
3.3 平衡剖面分析与伸展率计算 | 第47-51页 |
3.4 高青地区埋藏史分析 | 第51-53页 |
3.5 高青地区构造演化模式 | 第53-57页 |
第四章 中、古生界构造成因机制 | 第57-65页 |
4.1 区域动力学背景 | 第57-60页 |
4.2 平南断层负反转构造成因机制 | 第60-62页 |
4.3 高43井处挤压构造样式成因机制 | 第62-64页 |
4.4 中部网格状断裂体系成因机制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