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科学技术论文

虚拟现实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第10-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4-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2 创新点第15-16页
第2章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第16-25页
    2.1 虚拟现实技术介绍和发展历史第16-17页
        2.1.1 虚拟现实技术介绍第16-17页
        2.1.2 虚拟现实技术的历史第17页
    2.2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影响第17-20页
        2.2.1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第17-19页
        2.2.2 虚拟现实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19-20页
    2.3 虚拟现实技术的哲学思想渊源第20-25页
        2.3.1 柏拉图的“洞穴之喻”理论第20-21页
        2.3.2 笛卡尔关于“梦的论证”第21-22页
        2.3.3 麦克卢汉的媒介延伸论第22-23页
        2.3.4 普特南的“缸中之脑”第23-25页
第3章 虚拟现实技术潜在的伦理问题第25-30页
    3.1 主体道德伦理问题第25-26页
    3.2 安全性伦理问题第26-28页
    3.3 身份多重性与责任伦理问题第28页
    3.4 隐私与隐匿伦理问题第28-30页
第4章 虚拟现实技术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0-35页
    4.1 人的伦理道德缺失第30-31页
    4.2 伦理规范的空缺第31-32页
    4.3 技术的负面性和局限性第32-33页
    4.4 政策法规及相关部门监管失调第33-35页
第5章 虚拟现实技术的伦理问题对策第35-48页
    5.1 虚拟现实技术的伦理框架原则的制定第35-38页
        5.1.1 无害原则第35-36页
        5.1.2 责任原则第36-37页
        5.1.3 平等原则第37-38页
    5.2 虚拟现实技术决策的伦理参与模式的融合第38-43页
        5.2.1 价值观模式的技术决策第39-40页
        5.2.2 功利主义模式的技术决策第40-41页
        5.2.3 道义主义模式的技术决策第41-42页
        5.2.4 三种技术决策模式的融合第42-43页
    5.3 虚拟现实技术的伦理道德秩序的建立第43-48页
        5.3.1 重视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加强虚拟现实技术的监测与防御开发第43-45页
        5.3.2 强调人类主体的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虚拟伦理道德秩序第45-46页
        5.3.3 优化虚拟道德社会环境,制定合理的引导机制和法律法规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共享经济主体的德性研究
下一篇:催眠感受性与催眠效果及人格特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