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粉煤灰的介绍 | 第10-13页 |
1.1.1 粉煤灰的产生 | 第10-11页 |
1.1.2 粉煤灰的性质 | 第11页 |
1.1.3 粉煤灰的危害 | 第11-12页 |
1.1.4 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及前景 | 第12-13页 |
1.2 稀土及其稀土氧化物 | 第13-17页 |
1.2.1 稀土的基本性质 | 第14-15页 |
1.2.2 稀土及其氧化物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3 自然界中稀土的存在形式 | 第16-17页 |
1.3 我国稀土的提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1 稀土矿物的浸出分解 | 第17页 |
1.3.2 稀土化合物分离提取方法 | 第17-18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21页 |
1.4.1 研究目的及思路 | 第18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19页 |
1.4.3 粉煤灰中提取稀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4 主要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1-29页 |
2.1 样品预处理 | 第21页 |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1-22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3 粉煤灰化学组分分析 | 第22-24页 |
2.3.1 粉煤灰常量元素分析 | 第22-23页 |
2.3.2 粉煤灰矿物测定 | 第23页 |
2.3.3 稀土元素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2.3.4 粉煤灰的微观物相特征 | 第24页 |
2.4 粉煤灰中稀土元素浸出 | 第24-26页 |
2.4.1 选择浸出方法 | 第25页 |
2.4.2 单因素实验 | 第25页 |
2.4.3 正交试验 | 第25-26页 |
2.5 粉煤灰浸出液中提取稀土化合物 | 第26-27页 |
2.5.1 分析粉煤灰浸出液中主要元素 | 第26-27页 |
2.5.2 选择提取方法 | 第27页 |
2.5.3 进行稀土元素富集和提取试验 | 第27页 |
2.6 粉煤灰提取稀土元素工艺流程图 | 第27-29页 |
第3章 粉煤灰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第29-35页 |
3.1 电厂燃料煤和粉煤灰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29-30页 |
3.2 粉煤灰中常量元素及矿物组成 | 第30-31页 |
3.3 粉煤灰扫描电镜下物相特征 | 第31-33页 |
3.4 浸出液的选择 | 第33-35页 |
第4章 粉煤灰中稀土元素浸出研究 | 第35-46页 |
4.1 粉煤灰单因素浸出实验 | 第35-39页 |
4.1.1 浸出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4.1.2 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4.1.3 固液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4.1.4 盐酸摩尔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 粉煤灰正交试验浸出试验 | 第39-43页 |
4.2.1 粉煤灰正交试验浸出试验设计 | 第39-40页 |
4.2.2 正交试验结果 | 第40-42页 |
4.2.3 正交试验结果讨论 | 第42页 |
4.2.4 验证试验 | 第42-43页 |
4.3 盐酸浸出后粉煤灰扫描电镜下物相特征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粉煤灰浸出液提取稀土元素工艺研究 | 第46-54页 |
5.1 浸出液浓缩-除杂工艺研究 | 第46-51页 |
5.1.1 分析浸出液中的主要杂质 | 第46页 |
5.1.2 浓缩-初步除杂工艺 | 第46-51页 |
5.2 草酸盐沉淀富集稀土工艺研究 | 第51-52页 |
5.3 除钙工艺研究 | 第52页 |
5.4 提取率和纯度 | 第52-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