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搞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1 鸡脚叶棉花品种特征特性 | 第14-17页 |
1.1.1 鸡脚叶棉花的早熟性与抗虫性 | 第14-15页 |
1.1.2 鸡脚叶棉花的光合特性 | 第15-16页 |
1.1.3 鸡脚叶棉花的产量与纤维品质 | 第16-17页 |
1.2 鸡脚叶性状的遗传 | 第17-18页 |
1.3 全基因组重测序 | 第18-21页 |
1.3.1 全基因组重测序概述 | 第18-19页 |
1.3.2 棉花全基因组重测序 | 第19-21页 |
1.4 棉花鸡脚叶杂种优势表现 | 第21-22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2章 ZKY-1的选育及其表现 | 第23-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2.1.2 田间试验 | 第23-24页 |
2.1.3 种子发芽试验 | 第24页 |
2.1.4 生理生化测定 | 第24-25页 |
2.1.4.1 光合速率测定 | 第24-25页 |
2.1.4.2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5页 |
2.1.4.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25页 |
2.1.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2.2.1 ZKY-1的选育过程及其产量和纤维品质表现 | 第25-27页 |
2.2.2 ZKY-1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特性 | 第27-28页 |
2.2.2.1 ZKY-1种子的发芽情况 | 第27页 |
2.2.2.2 ZKY-1的幼苗特征特性和生物量 | 第27-28页 |
2.2.3 ZKY-1的农艺性状表现 | 第28-29页 |
2.2.4 ZKY-1的半鸡脚叶性状遗传特点 | 第29页 |
2.2.5 ZKY-1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特性 | 第29-30页 |
2.2.6 ZKY-1的SOD、POD活性和MDA含量 | 第30-31页 |
2.3 讨论 | 第31-34页 |
第3章 ZKY-1全基因组重测序 | 第34-4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3.1.2 全基因组重测序 | 第34-3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7页 |
3.2.1 测序质量 | 第35-36页 |
3.2.2 ZKY-1和ZKY-1(优)与TM-1基因组比对 | 第36-41页 |
3.2.2.1 测序深度及覆盖度 | 第36页 |
3.2.2.2 SNP检测与注释 | 第36-38页 |
3.2.2.3 Small InDel检测与注释 | 第38-39页 |
3.2.2.4 DNA水平的变异基因功能注释 | 第39-41页 |
3.2.3 ZKY-1和ZKY-1(优)与海岛棉3-79基因组比对 | 第41-46页 |
3.2.3.1 测序深度及覆盖度 | 第41页 |
3.2.3.2 SNP检测与注释 | 第41-43页 |
3.2.3.3 Small InDel检测与注释 | 第43-44页 |
3.2.3.4 DNA水平的变异基因功能注释 | 第44-46页 |
3.2.4 ZKY-1和ZKY-1(优)差异基因比对 | 第46-47页 |
3.3 讨论 | 第47-49页 |
第4章 ZKY-1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 第49-6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9-50页 |
4.1.2 田间试验 | 第50页 |
4.1.3 种子发芽试验 | 第50页 |
4.1.4 生理生化测定 | 第50页 |
4.1.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50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0-60页 |
4.2.1 ZKY-1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 | 第50-51页 |
4.2.2 ZKY-1配制的杂交种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情况 | 第51-54页 |
4.2.3 ZKY-1配制的杂交种农艺性状表现 | 第54-55页 |
4.2.4 ZKY-1配制的杂交种叶绿素含量与光合特性 | 第55-57页 |
4.2.5 ZKY-1配制的杂交种SOD、POD活性和MDA含量 | 第57-60页 |
4.2.5.1 ZKY-1配制的杂交种SOD活性 | 第57-58页 |
4.2.5.2 ZKY-1配制的杂交种POD活性 | 第58-59页 |
4.2.5.3 ZKY-1配制的杂交种MDA含量 | 第59-60页 |
4.3 讨论 | 第60-62页 |
第5章 全文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