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理论研究 | 第10-14页 |
1.2.2 能源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5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1.4.1 创新 | 第16-17页 |
1.4.2 不足 | 第17-18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关系理论 | 第18-19页 |
2.1.1 完全替代理论 | 第18-19页 |
2.1.2 内部化理论 | 第19页 |
2.2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互补关系理论 | 第19-22页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9-20页 |
2.2.2 新贸易理论 | 第20-21页 |
2.2.3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 第21-22页 |
2.3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权变关系理论 | 第22-24页 |
2.3.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22-23页 |
2.3.2 要素比例理论 | 第23-24页 |
3 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与能源进口的发展 | 第24-41页 |
3.1 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与能源进口的国内背景 | 第24-30页 |
3.1.1 能源供需缺口加大,对外依存度提高 | 第24-27页 |
3.1.2 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大,我国能源定价地位低 | 第27-30页 |
3.1.3 中国国际能源安全的总体评价低 | 第30页 |
3.2 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 第30-38页 |
3.2.1 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 | 第30-31页 |
3.2.2 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品构成 | 第31-33页 |
3.2.3 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和国别分布 | 第33-35页 |
3.2.4 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和主要模式 | 第35-38页 |
3.3 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与能源进口发展趋势比较 | 第38-41页 |
4 机理分析和数据说明 | 第41-47页 |
4.1 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口贸易效应机理分析 | 第41-44页 |
4.1.1 能源对外直接投资对能源进口贸易规模的影响 | 第41页 |
4.1.2 不同能源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下的进口贸易效应传导机制 | 第41-44页 |
4.2 数据说明 | 第44-47页 |
4.2.1 样本的选取 | 第44页 |
4.2.2 数据来源 | 第44-45页 |
4.2.3 变量说明 | 第45-46页 |
4.2.4 变量统计性描述 | 第46-47页 |
5 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口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47-57页 |
5.1 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构建 | 第47-49页 |
5.2 数据处理 | 第49-51页 |
5.2.1 面板平稳性检验 | 第49-50页 |
5.2.2 面板协整检验 | 第50-51页 |
5.2.3 模型的选取 | 第51页 |
5.3 模型估计 | 第51-57页 |
5.3.1 计量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5.3.2 稳健性检验 | 第54-57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7-62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8-62页 |
6.2.1 国家层面 | 第58-60页 |
6.2.2 企业层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