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20页 |
2.1 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特征 | 第11-13页 |
2.1.1 产业集群的概念 | 第11-12页 |
2.1.2 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 第12-13页 |
2.2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 第13-15页 |
2.2.1 早期经济学家对产业聚集问题的关注 | 第13-14页 |
2.2.2 国外经济学家对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理论体系 | 第14-15页 |
2.2.3 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 | 第15页 |
2.3 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 第15-20页 |
2.3.1 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2.3.2 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的科学机理 | 第18-19页 |
2.3.3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 第19-20页 |
第三章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特征 | 第20-28页 |
3.1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特征 | 第20-22页 |
3.1.1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概念 | 第20-21页 |
3.1.2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21-22页 |
3.2 影响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22-24页 |
3.2.1 自然资源与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 第22页 |
3.2.2 配置机制与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 第22-23页 |
3.2.3 市场需求、成长机会与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 第23页 |
3.2.4 资源型企业与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 | 第23-24页 |
3.3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结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 第24-28页 |
3.3.1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结构和风险分析 | 第24-25页 |
3.3.2 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 第25-28页 |
第四章 包头稀土产业集群演化成长分析 | 第28-39页 |
4.1 包头市稀土产业集群概述 | 第28-29页 |
4.2 包头市稀土产业集群演化过程 | 第29-33页 |
4.2.1 包头市稀土资源特点 | 第29页 |
4.2.2 内蒙古包头市稀土产业发展历程 | 第29-31页 |
4.2.3 内蒙古包头市稀土产业“十一五”发展成效 | 第31-33页 |
4.3 基于钻石模型包头市稀土产业集群演化成长分析 | 第33-39页 |
4.3.1 生产要素 | 第33-34页 |
4.3.2 需求条件 | 第34页 |
4.3.3 相关及支持产业状况 | 第34-35页 |
4.3.4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 第35-36页 |
4.3.5 政府 | 第36-37页 |
4.3.6 发展机遇 | 第37-39页 |
第五章 促进包头稀土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发展的政策思路 | 第39-46页 |
5.1 包头市稀土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9-41页 |
5.1.1 资源开发产业层次低,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产业优势 | 第40页 |
5.1.2 资源应用开发滞后,稀土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 第40页 |
5.1.3 产业配套能力差,产业集聚优势不明显 | 第40-41页 |
5.1.4 节能环保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稀土产业发展 | 第41页 |
5.2 提升包头稀土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途径 | 第41-46页 |
5.2.1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生产要素水平 | 第41-42页 |
5.2.2 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竞争机制,提高稀土企业国际竞争力 | 第42-43页 |
5.2.3 严格实施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第43页 |
5.2.4 重塑政府的角色和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 第43-44页 |
5.2.5 设立多种形式资金,保证稀土产业投入 | 第44页 |
5.2.6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打造稀土人才集聚高地 | 第44-45页 |
5.2.7 加强行业管理,发挥政府引导和保障作用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