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

热交换条件下能源桩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4页
        1.2.1 能源桩导热埋管的形式和桩型第9-10页
        1.2.2 岩土热物理参数测试方法及其对热交换性能的影响研究第10-11页
        1.2.3 能源桩传热模型和算法研究第11-13页
        1.2.4 能源桩热力响应研究第13-14页
        1.2.5 温度场变化土体力学试验研究第14页
    1.3 国内外能源桩运用实例第14-15页
    1.4 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第15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1.5.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5.2 技术路线图第16-17页
第2章 场地条件及岩土体热物性参数和导热性能第17-28页
    2.1 现场原位试验基本情况第17-23页
        2.1.1 试验选点说明第17-18页
        2.1.2 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第18-19页
        2.1.3 水文地质条件第19-21页
        2.1.4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和选用第21-23页
    2.2 岩土体热物性参数测定第23-27页
        2.2.1 仪器介绍第23页
        2.2.2 仪器原理第23-24页
        2.2.3 试验步骤第24-26页
        2.2.4 测试结果第26-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试验土强度和变形特性温度效应研究第28-42页
    3.1 试验场地原状取土第28-29页
    3.2 室内温控三轴剪切试验第29-35页
        3.2.1 室内试验目的第29页
        3.2.2 试验仪器第29-31页
        3.2.3 试验参考规范第31页
        3.2.4 试验工况第31页
        3.2.5 试验方案第31-35页
    3.3 试验结果分析第35-40页
        3.3.1 围压对软粘土变形特性的影响分析第35-37页
        3.3.2 温度对软粘土变形特性的影响分析第37-39页
        3.3.3 温度对软粘土强度特性的影响分析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热交换条件下能源桩承载力特性试验研究第42-58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桩体预制第42-47页
        4.2.1 传感器布置第42-43页
        4.2.2 管桩制作第43-45页
        4.2.3 埋设管桩第45-47页
    4.3 能源桩高应变检测第47-51页
        4.3.1 检测依据第47页
        4.3.2 仪器设备第47页
        4.3.3 检测方法及原理第47-48页
        4.3.4 试验步骤第48-51页
    4.4 检测结果及分析第51-57页
        4.4.1 土阻力分析第54-55页
        4.4.2 桩基承载力分析第55-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主要结论第58-59页
    5.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Ⅰ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作者简介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界面信息架构的影响要素与信息熵研究
下一篇:振动触觉对称性错觉特性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