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轧制论文--轧制工艺论文--管材轧制论文--无缝钢管轧制论文

张力减径过程管端增厚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无缝钢管概况第11-13页
    1.2 张力减径工艺简介及发展第13-15页
        1.2.1 张力减径工艺简介第13-14页
        1.2.2 张力减径工艺的发展第14-15页
    1.3 张力减径理论研究综述第15-17页
        1.3.1 纵向壁厚不均研究第15页
        1.3.2 CARTA-CEC技术在张力减径中的应用第15-17页
        1.3.3 管端增厚控制研究现状第17页
    1.4 张力减径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第17-18页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18-19页
        1.5.1 课题来源第18页
        1.5.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张力减径过程工艺理论研究第20-33页
    2.1 张力减径工艺概述第20页
    2.2 减径量分配第20-25页
        2.2.1 减径系列第20-21页
        2.2.2 张减机系列第21页
        2.2.3 减径量分配原则第21-22页
        2.2.4 建张机组减径量的确定第22-23页
        2.2.5 精轧机组减径量的确定第23页
        2.2.6 工作机组减径量的确定第23-24页
        2.2.7 机架数目确定第24-25页
    2.3 张力分配第25-30页
        2.3.1 各机架张力系数的确定第25-27页
        2.3.2 各机架钢管壁厚的确定第27-28页
        2.3.3 各机架轧辊转速的确定第28-29页
        2.3.4 张升、张降机架的轧辊转速修正第29-30页
    2.4 管端增厚及其控制第30-32页
        2.4.1 管端增厚现象第30页
        2.4.2 管端增厚CEC控制第30-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张力减径过程管端增厚分析第33-50页
    3.1 有限元概述第33页
    3.2 张力减径过程有限元建模第33-40页
        3.2.1 机架有限元模型第33-37页
        3.2.2 施加边界条件第37-38页
        3.2.3 模拟实例及验证第38-40页
    3.3 管端增厚机理分析第40-44页
        3.3.1 稳定轧制的张力分布第40-41页
        3.3.2 管端为自由端的张力分布第41-42页
        3.3.3 工作直径的变化第42-44页
    3.4 头尾端增厚规律分析第44-49页
        3.4.1 初始温度对切损量的影响第44-46页
        3.4.2 摩擦条件对切损量的影响第46-47页
        3.4.3 减径量对切损量的影响第47-48页
        3.4.4 张力系数对切损量的影响第48-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改进型管端增厚控制策略研究第50-64页
    4.1 管端增厚控制概述第50页
    4.2 三级CEC工作原理第50-54页
        4.2.1 前增厚端控制第50-51页
        4.2.2 后增厚端控制第51-52页
        4.2.3 当前CEC的控制效果第52-54页
    4.3 管端增厚控制策略改进第54-59页
        4.3.1 四级CEC控制第55-57页
        4.3.2 改进型四级CEC控制第57-59页
    4.4 摩擦与张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第59-62页
        4.4.1 不同摩擦系数对张力的影响第59-60页
        4.4.2 不同摩擦系数对压力的影响第60页
        4.4.3 不同张力对摩擦的影响第60-61页
        4.4.4 不同张力对压力的影响第61-62页
    4.5 管端增厚控制新思路第62-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工艺软件开发第64-73页
    5.1 引言第64页
    5.2 工艺软件系统构成第64-65页
    5.3 工艺计算模块第65-71页
        5.3.1 软件界面第65-69页
        5.3.2 张力减径工艺表第69-70页
        5.3.3 CEC速降表第70-71页
    5.4 有限元前处理模块第71-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带三法兰三通阀体多向模锻工艺研究
下一篇:双辊薄带铸轧电磁侧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