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R模型在无居民海岛开发及评价中的应用--以跳尾岛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引言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掌握海岛生态环境的特征 | 第12-13页 |
1.2.2 明确开发进程中人类的压力活动 | 第13页 |
1.2.3 科学评价海岛生态现状 | 第13页 |
1.2.4 探究海岛生态演变的机制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2.无居民海岛及生态系统 | 第21-25页 |
2.1 海岛的概念 | 第21页 |
2.2 海岛的分类 | 第21-23页 |
2.3 无居民海岛生态系统的组成 | 第23-25页 |
2.3.1 岛陆生态系统 | 第23-24页 |
2.3.2 潮间带生态系统 | 第24页 |
2.3.3 邻近海域生态系统 | 第24-25页 |
3.无居民海岛开发活动 | 第25-28页 |
3.1 旅游用海岛开发活动 | 第25-26页 |
3.2 工业用海岛开发活动 | 第26页 |
3.3 渔业用海岛开发活动 | 第26-27页 |
3.4 其他类型的海岛开发活动 | 第27-28页 |
4.基于PSR模型的无居民海岛生态系统评价 | 第28-39页 |
4.1 PSR模型的原理及应用 | 第28-29页 |
4.2 无居民海岛生态评价指标分析 | 第29-32页 |
4.2.1 压力指标分析 | 第29-31页 |
4.2.2 状态指标分析 | 第31页 |
4.2.3 响应指标分析 | 第31-32页 |
4.3 无居民海岛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2-33页 |
4.4 指标及权重的确定 | 第33-35页 |
4.5 标准化处理方法 | 第35-39页 |
5.PSR模型在跳尾岛开发及生态评价中的应用 | 第39-64页 |
5.1 跳尾岛的概况 | 第39-42页 |
5.1.1 压力分析 | 第40-41页 |
5.1.2 状态指标分析 | 第41-42页 |
5.1.3 响应指标分析 | 第42页 |
5.2 跳尾岛PSR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2-48页 |
5.3 跳尾岛生态状况评价 | 第48-59页 |
5.3.1 数据来源 | 第48页 |
5.3.2 生物状态评价 | 第48-57页 |
5.3.3 非生物环境状态评价 | 第57-58页 |
5.3.4 景观格局 | 第58-59页 |
5.4 小结 | 第59-64页 |
5.4.1 生物指标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5.4.2 非生物指标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5.4.3 景观格局指标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5.4.4 跳尾岛海岛生态评价分析 | 第63-64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在学期间科研活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