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0-12页 |
第2章 漏磁检测基本原理 | 第12-20页 |
2.1 解析法 | 第12-14页 |
2.1.1 点偶极子模型 | 第13页 |
2.1.2 线偶极子模型 | 第13页 |
2.1.3 面偶极子模型 | 第13-14页 |
2.2 数值法 | 第14-15页 |
2.3 模型验证 | 第15-18页 |
2.4 影响因素 | 第18页 |
2.4.1 磁化的影响 | 第18页 |
2.4.2 检测过程的影响 | 第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3章 单缺陷管道漏磁场仿真及敏感性分析 | 第20-44页 |
3.1 模型建立 | 第20-22页 |
3.2 相关参数对单缺陷管道漏磁场影响分析 | 第22-42页 |
3.2.1 缺陷深度对漏磁场的影响 | 第22-28页 |
3.2.2 缺陷长度对漏磁场的影响 | 第28-33页 |
3.2.3 缺陷周向宽度对漏磁场的影响 | 第33-39页 |
3.2.4 传感器提离值对漏磁场的影响 | 第39-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多缺陷管道漏磁场仿真及敏感性分析 | 第44-88页 |
4.1 轴向双缺陷管道漏磁场仿真及敏感性分析 | 第44-60页 |
4.1.1 模型建立 | 第44-45页 |
4.1.2 相关参数对轴向双缺陷管道漏磁场影响分析 | 第45-60页 |
4.2 轴向三缺陷管道漏磁场仿真及敏感性分析 | 第60-86页 |
4.2.1 模型建立 | 第60页 |
4.2.2 相关参数对轴向三缺陷管道漏磁场影响分析 | 第60-8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5章 缺陷轮廓重构及可视化 | 第88-104页 |
5.1 缺陷三维轮廓重构 | 第88-89页 |
5.1.1 缺陷图像和信号矩阵 | 第88-89页 |
5.1.2 数据样本库的建立 | 第89页 |
5.1.3 数据归一化 | 第89页 |
5.1.4 重构结果评价 | 第89页 |
5.2 缺陷三维轮廓反演方法 | 第89-102页 |
5.2.1 待求解区域的分段识别 | 第90-91页 |
5.2.2 缺陷开口轮廓检测方法 | 第91-97页 |
5.2.3 缺陷三维轮廓网状模型 | 第97-98页 |
5.2.4 神经网络迭代反演方法 | 第98-10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6.1 结论 | 第104-105页 |
6.2 展望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