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1.4 湿地公园的相关概念及分类 | 第25-27页 |
1.4.1 湿地公园的定义 | 第25-26页 |
1.4.2 湿地公园的功能及分类 | 第26-27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盘锦市湿地公园现状分析 | 第29-45页 |
2.1 盘锦市湿地公园概况 | 第29-34页 |
2.1.1 盘锦市湿地地理位置 | 第30页 |
2.1.2 盘锦市湿地公园分布 | 第30页 |
2.1.3 现有湿地公园与盘锦市湿地公园理论关系 | 第30-31页 |
2.1.4 盘锦市湿地公园结构功能划分 | 第31-33页 |
2.1.5 盘锦市湿地公园人文文化 | 第33-34页 |
2.2 盘锦市湿地公园景观综合分析 | 第34-42页 |
2.2.1 盘锦市湿地公园自然景观构成 | 第35-38页 |
2.2.2 盘锦市湿地公园人工景观构成 | 第38-42页 |
2.3 盘锦市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2.3.1 社会问题 | 第42页 |
2.3.2 景观问题 | 第42-43页 |
2.3.3 生态问题 | 第43-45页 |
第三章 盘锦市湿地公园的评价体系建立 | 第45-67页 |
3.1 湿地公园评价体系建立目的 | 第45页 |
3.2 湿地公园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 第45-46页 |
3.2.1 总体原则 | 第46页 |
3.2.2 特殊原则 | 第46页 |
3.3 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46-51页 |
3.3.1 评价对象的认定 | 第46-47页 |
3.3.2 评价主体的组建 | 第47页 |
3.3.3 评价内容的确定 | 第47-48页 |
3.3.4 评价因子的筛选 | 第48-51页 |
3.3.5 评价技术的支撑 | 第51页 |
3.4 盘锦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的评价因子 | 第51-67页 |
3.4.1 社会层面 | 第51-53页 |
3.4.2 景观层面 | 第53-64页 |
3.4.3 生态层面 | 第64-67页 |
第四章 盘锦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综合模型的建立 | 第67-83页 |
4.1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67-70页 |
4.1.1 递阶层次的建立 | 第67-68页 |
4.1.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68-70页 |
4.2 各指标权重值计算 | 第70-77页 |
4.2.1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值软件 | 第70页 |
4.2.2 使用软件计算指标权重 | 第70-71页 |
4.2.3 权重值计算结果 | 第71-77页 |
4.3 指标数据来源 | 第77-78页 |
4.4 指标评判标准与赋值 | 第78-83页 |
4.4.1 指标评判与赋值标准 | 第78-79页 |
4.4.2 建立模糊评价模型 | 第79-83页 |
第五章 盘锦市湿地公园案例评价分析 | 第83-93页 |
5.1 盘锦市红海滩湿地公园 | 第83-85页 |
5.1.1 区位分析 | 第83-84页 |
5.1.2 总平面图 | 第84-85页 |
5.1.3 景观分析 | 第85页 |
5.2 盘锦市辽河湿地苇海蟹滩湿地公园 | 第85-87页 |
5.2.1 区位分析 | 第85-86页 |
5.2.2 总平面图 | 第86-87页 |
5.2.3 景观分析 | 第87页 |
5.3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87-90页 |
5.4 关于盘锦市湿地公园的构建对策及建议 | 第90-93页 |
5.4.1 社会层面对策及建议 | 第90-91页 |
5.4.2 景观层面对策及建议 | 第91页 |
5.4.3 生态层面对策及建议 | 第91-93页 |
结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附录1 盘锦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环境质量专家调查问卷 | 第99-105页 |
附录2 盘锦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环境质量群众调查表 | 第105-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