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9页 |
1 努尔哈赤时期刑罚制度的起源及其演变 | 第9-14页 |
1.1 努尔哈赤时期刑罚制度的起源 | 第9-12页 |
1.1.1 努尔哈赤的刑罚思想 | 第9-11页 |
1.1.2 女真氏族部落习惯 | 第11-12页 |
1.1.3 汉族刑法文化继受 | 第12页 |
1.2 努尔哈赤时期刑罚制度的演变 | 第12-14页 |
1.2.1 形式上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 | 第12-13页 |
1.2.2 内容上由野蛮向文明转变 | 第13-14页 |
2 努尔哈赤时期刑罚制度的内容 | 第14-26页 |
2.1 努尔哈赤时期刑罚的种类 | 第14-21页 |
2.1.1 生命刑 | 第15页 |
2.1.2 身体刑 | 第15-17页 |
2.1.3 自由刑 | 第17-18页 |
2.1.4 财产刑 | 第18-20页 |
2.1.5 资格刑 | 第20-21页 |
2.2 努尔哈赤时期刑罚的适用 | 第21-25页 |
2.2.1 刑罚加重 | 第21-22页 |
2.2.2 刑罚减轻 | 第22-23页 |
2.2.3 区别用刑 | 第23-24页 |
2.2.4 禁乱纠偏 | 第24-25页 |
2.3 努尔哈赤时期刑罚的特点 | 第25-26页 |
2.3.1 体现满族社会形态的变化 | 第25页 |
2.3.2 带有鲜明的民族差异特色 | 第25-26页 |
2.3.3 刑罚简陋与用刑审慎的统一 | 第26页 |
2.3.4 严于执法与罚重于上并重 | 第26页 |
3 努尔哈赤时期刑罚制度对后世法制建设的影响 | 第26-35页 |
3.1 努尔哈赤时期刑罚制度对前清刑律制定的影响 | 第27-30页 |
3.1.1 皇太极对先父刑罚理念的继受 | 第27-28页 |
3.1.2 促进“八王共治”政体的确立 | 第28-29页 |
3.1.3 延续刑法的价值取向 | 第29-30页 |
3.2 努尔哈赤时期刑罚制度对入关后清朝立法的影响 | 第30-35页 |
3.2.1 继承参汉酌金的立法路线 | 第30-32页 |
3.2.2 沿袭严刑峻法思想 | 第32-33页 |
3.2.3 保留满族刑罚特权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