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磁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 | 第10-11页 |
| 1.2.2 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 | 第11-12页 |
| 1.2.3 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发展历史 | 第12-14页 |
| 1.3 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优点 | 第14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本体结构及仿真建模 | 第16-25页 |
| 2.1 引言 | 第16页 |
| 2.2 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 2.3 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控制特性 | 第17-19页 |
| 2.4 仿真建模和动模试验 | 第19-24页 |
| 2.4.1 基本参数 | 第19-21页 |
| 2.4.2 仿真模型 | 第21-22页 |
| 2.4.3 仿真分析 | 第22-23页 |
| 2.4.4 故障仿真 | 第23-2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保护新原理研究 | 第25-33页 |
| 3.1 引言 | 第25页 |
| 3.2 本体保护配置的难点及拟采取的解决方案 | 第25-32页 |
| 3.2.1 本体保护配置的难点分析 | 第25-28页 |
| 3.2.1.1 自适应整定的大差保护 | 第25-26页 |
| 3.2.1.2 控制绕组引出线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 第26-27页 |
| 3.2.1.3 晶闸管阀支路短路故障分析 | 第27页 |
| 3.2.1.4 控制绕组匝间故障分析 | 第27-28页 |
| 3.2.2 本体保护新原理研究 | 第28-32页 |
| 3.2.2.1 自适应的大差保护 | 第28-29页 |
| 3.2.2.2 控制绕组接地故障和阀支路短路新方法研究 | 第29-30页 |
| 3.2.2.3 控制绕组小匝间故障下的保护新方法研究 | 第30-32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保护配置及仿真验证 | 第33-46页 |
| 4.1 引言 | 第33页 |
| 4.2 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本体保护整体配置方案 | 第33-35页 |
| 4.3 灵敏度校验 | 第35-45页 |
| 4.3.1 保护定值清单 | 第35-37页 |
| 4.3.2 保护动作情况及灵敏度分析 | 第37页 |
| 4.3.3 灵敏度列表 | 第37-4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1-5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