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线路及杆塔论文

架空交流输电线路对邻近埋地钢制管道耦合电压计算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埋地钢制管道系统的组成第10-12页
        1.2.2 输电线路对管道的耦合干扰第12-13页
        1.2.3 管道耦合电压的计算方法第13-14页
        1.2.4 管道耦合电压的规范第14-15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5-17页
2 单位长度管道感性耦合电压的计算模型第17-33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单位长度管道感性耦合电压的定义第17-18页
    2.3 单位长度管道耦合电压计算模型参数的选取第18-28页
        2.3.1 管道耦合电压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2.3.2 单位长度管道耦合电压因素的仿真分析第19-27页
        2.3.3 计算模型的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第27-28页
    2.4 单位长度管道耦合电压计算模型的建立第28-32页
        2.4.1 耦合电压计算模型的数学表达式第28-29页
        2.4.2 独立参数和耦合电压关系的确定第29页
        2.4.3 非独立参数和耦合电压关系的确定第29-31页
        2.4.4 计算模型的简化第31-32页
    2.5 计算实例第32页
    2.6 小结第32-33页
3 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时管道感性耦合电压的计算方法第33-49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管道感性耦合电压最低点的影响因素第33-37页
        3.2.1 管道和线路参数对耦合电压最低点的影响第34页
        3.2.2 管道跨越输电线路对耦合电压最低点的影响第34-35页
        3.2.3 绝缘连接对耦合电压最低点的影响第35-36页
        3.2.4 管道防腐层破损对耦合电压最低点的影响第36-37页
    3.3 耦合电压最低点个数的计算第37-38页
    3.4 管道感性耦合电压最低点位置的计算方法第38-46页
        3.4.1 非跨越管道段对耦合电压最低点的偏移计算第38-40页
        3.4.2 跨越输电线路管道段耦合电位最低点位置的计算第40-42页
        3.4.3 管道感性耦合电位最低点位置的计算方法第42-46页
    3.5 管道感性耦合电压分布的计算方法第46-47页
    3.6 小结第47-49页
4 短时大电流入地时管道阻性耦合电压的计算方法第49-63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工频接地时管道防腐层耐受电压计算方法第49-53页
        4.2.1 工频接地时管道阻性耦合电压的分析模型第49-51页
        4.2.2 工频电流入地时管道耦合电压的计算方法第51-52页
        4.2.3 影响防腐层承受电压的因素分析第52-53页
    4.3 雷击入地电流时管道的阻性耦合电压第53-61页
        4.3.1 计及电流频率的阻性耦合电压计算方法第54-56页
        4.3.2 雷电流入地时管道耦合电压的计算方法第56-58页
        4.3.3 雷电流耦合电压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8-60页
        4.3.4 雷电流经多杆塔入地对阻性耦合电压的影响第60-61页
    4.4 小结第61-63页
5 计算实例和应用第63-75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管道耦合电压计算实例第63-70页
        5.2.1 实例一第63-68页
        5.2.2 实例二第68-70页
    5.3 铁路接触网附近管道耦合电压分析第70-72页
    5.4 参数缺失时耦合电压大小的估算第72-74页
    5.5 小结第74-7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6.1 结论第75-76页
    6.2 未来展望第76-77页
致谢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附录第83-87页
    A.神经网络权值和偏置矩阵表第83-87页
        A.1 输入层到隐含层1第83-84页
        A.2 隐含层1到隐含层2第84-86页
        A.3 隐含层2到输出层第86-87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7页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计及风光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策略
下一篇:微电网孤岛运行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