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3页
        1.2.2 现实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20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6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6-19页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9-20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0-22页
        1.4.1 研究思路第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2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2-25页
    2.1 相关概念的定义第22-23页
        2.1.1 生态环境第22页
        2.1.2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第22-23页
    2.2 理论基础第23-25页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3页
        2.2.2 网络治理理论第23-24页
        2.2.3 生态安全理论第24-25页
第3章 绥芬河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第25-30页
    3.1 影响绥芬河市农村生态环境的因素第25-27页
        3.1.1 传统的耕作模式加剧环境污染第25-26页
        3.1.2 乡镇企业的扩张致使环境保护举步维艰第26页
        3.1.3 人口的分流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缺位第26页
        3.1.4 农村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第26-27页
    3.2 绥芬河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第27-30页
        3.2.1 城镇化建设与农业现代化不均衡不协调发展第27-28页
        3.2.2 未经处理的养殖粪便排放造成的严重污染第28页
        3.2.3 农户污染物排放增加导致污染加重第28页
        3.2.4 城市污染已蔓延到农村地区第28-30页
第4章 绥芬河市农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成因分析第30-36页
    4.1 地方政府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逐步弱化第30-31页
        4.1.1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落后第30页
        4.1.2 缺少当地政府对地方工业发展的规划第30-31页
    4.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经费投入不足第31页
        4.2.1 地方政府经费匮乏第31页
        4.2.2 融资渠道不够通畅第31页
    4.3 针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第31-33页
        4.3.1 缺乏专门针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第32页
        4.3.2 法律未能赋予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力第32页
        4.3.3 地方生态环境治理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第32-33页
        4.3.4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收费制度收效甚微第33页
    4.4 关联方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第33-34页
        4.4.1 当地政府存在扭曲的政绩观第33页
        4.4.2 乡镇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第33-34页
        4.4.3 农业生产追求短期收益第34页
    4.5 农村民间组织发育水平低第34-36页
        4.5.1 民间组织在农村发展遭遇瓶颈第34-35页
        4.5.2 民间组织较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第35-36页
第5章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与建议第36-45页
    5.1 强化当地政府在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主体地位第36-38页
        5.1.1 完善管理农村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第36-37页
        5.1.2 努力拓宽投融资来源,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第37页
        5.1.3 构建农村生态环境网络治理的多主体参与模式第37-38页
    5.2 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鼓励其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第38-41页
        5.2.1 强化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观念第38-39页
        5.2.2 打通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通路第39-40页
        5.2.3 完善群众参与治理的制度措施第40页
        5.2.4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第40-41页
    5.3 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第41-42页
        5.3.1 积极培育农村民间环保组织第41页
        5.3.2 支持民间环保组织开展工作第41页
        5.3.3 促进民间环保组织间的国际交流第41-42页
    5.4 发挥市场机制在乡镇环境保护中的支撑作用第42-45页
        5.4.1 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税收制度第42-43页
        5.4.2 强化地方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第43-44页
        5.4.3 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第44页
        5.4.4 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化第44-45页
第6章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铬污染土壤焦亚硫酸钠电化学淋洗还原修复实验研究
下一篇:预曝气法消除浸出毒性分析中亚铁离子干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