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土壤污染现状 | 第8-9页 |
1.2 土壤中铬的来源 | 第9页 |
1.2.1 气沉降 | 第9页 |
1.2.2 污水灌溉 | 第9页 |
1.2.3 固废堆放 | 第9页 |
1.3 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相互转化 | 第9-11页 |
1.4 铬的危害 | 第11-12页 |
1.4.1 对水体的危害 | 第11页 |
1.4.2 对植物的危害 | 第11页 |
1.4.3 对人的危害 | 第11-12页 |
1.5 土壤质量标准 | 第12-14页 |
1.6 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 第14-17页 |
1.7 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7.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7.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铬污染土壤焦亚硫酸钠还原动力学 | 第19-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2.2.1 温度对焦亚硫酸钠还原Cr(Ⅵ)化学计量关系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2 焦亚硫酸钠还原铬污染土壤检验方法质控评估 | 第21-22页 |
2.2.3 焦亚硫酸钠还原铬污染土壤动力学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4页 |
2.3.1 温度对焦亚硫酸钠还原Cr(Ⅵ)化学计量关系的影响 | 第23-28页 |
2.3.2 焦亚硫酸钠还原铬污染土壤检验方法质控评估 | 第28-29页 |
2.3.3 Na_2S_2O_5还原铬污染土壤动力学 | 第29-34页 |
3 E-F&R铬污染土壤修复实验 | 第34-42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3.1.1 实验材料及装置 | 第34-35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2-43页 |
4.1 结论 | 第42页 |
4.2 建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 | 第48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取的专利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