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英文缩写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35页 |
1.1 种子结构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11-12页 |
1.1.1 种皮对种子萌发的作用 | 第11页 |
1.1.2 胚乳对种子萌发的作用 | 第11-12页 |
1.2 激素对种子萌发的作用 | 第12-24页 |
1.2.1 GA信号和生物合成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 | 第12-13页 |
1.2.2 ABA的生物合成和信号途径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 | 第13-20页 |
1.2.3 ABA与其它激素的互作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0-24页 |
1.3 营养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4-25页 |
1.4 RALF家族的研究进展 | 第25-34页 |
1.4.1 小分子信号多肽研究的简单概述 | 第25-26页 |
1.4.2 RALF在不同植物的功能概述 | 第26-28页 |
1.4.3 植物中的RALF家族 | 第28-29页 |
1.4.4 RALF在拟南芥中的作用机制 | 第29-32页 |
1.4.5 RALF-FER信号途径的鉴定 | 第32-33页 |
1.4.6 RALF与ABA的关系 | 第33页 |
1.4.7 RALF与BR的关系 | 第33-34页 |
1.4.8 RALF参与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 第34页 |
1.5 本研究的意义 | 第34-3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5-6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35页 |
2.1.2 菌类材料及载体 | 第35页 |
2.1.3 常用药品和试剂 | 第35-36页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6-3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7-58页 |
2.3.1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 第37-38页 |
2.3.2 常用试剂及溶液的配制 | 第38-41页 |
2.3.3 拟南芥的培养 | 第41-42页 |
2.3.4 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2页 |
2.3.5 常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2.3.6 农杆菌浸花法转化拟南芥及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 第45页 |
2.3.7 CRISPR-Cas9构建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 | 第45-46页 |
2.3.8 拟南芥植株杂交 | 第46页 |
2.3.9 GUS组织化学染色 | 第46页 |
2.3.10 烟草叶片表达蛋白(观察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46页 |
2.3.11 拟南芥总蛋白的提取 | 第46-47页 |
2.3.12 拟南芥总RNA提取及mRNA的反转录 | 第47-48页 |
2.3.13 基于PCR的DNA定点突变 | 第48-49页 |
2.3.14 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 第49-50页 |
2.3.1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50页 |
2.3.16 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实验 | 第50-51页 |
2.3.17 凝胶阻滞实验(EMSA) | 第51-53页 |
2.3.18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IP) | 第53-56页 |
2.3.19 烟草瞬时转化系统检测转录因子对下游基因的调控 | 第56-57页 |
2.3.20 酵母单杂交实验 | 第57页 |
2.3.21 Pull-down实验 | 第57-58页 |
2.4 实验中所用的引物 | 第58-61页 |
2.4.1 构建转基因植物材料所用的引物 | 第58页 |
2.4.2 实时定量PCR所用的引物 | 第58-59页 |
2.4.3 RT-PCR所用的引物 | 第59页 |
2.4.4 EMSA实验和Y1H实验所用的引物 | 第59页 |
2.4.5 突变体鉴定所用的引物 | 第59-60页 |
2.4.6 原核表达蛋白所用的引物 | 第60-61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81页 |
3.1 RALFL32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模式 | 第61-64页 |
3.1.1 RALFL3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 | 第61页 |
3.1.2 RALFL32基因的克隆 | 第61-62页 |
3.1.3 RALFL32的组织表达模式 | 第62-63页 |
3.1.4 RALFL32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63-64页 |
3.2 RALFL32参与逆境胁迫下种子的萌发过程 | 第64-70页 |
3.2.1 RALFL32过量表达和CRISPR-Cas9载体的构建和植株的筛选 | 第64-65页 |
3.2.2 RALFL32过量表达和CRISPR-Cas9材料的表型分析 | 第65-70页 |
3.3 RALFL32的表达受到ABA信号通路重要转录因子ABI5的调控 | 第70-76页 |
3.3.1 外源ABA促进RALFL32的表达 | 第70-71页 |
3.3.2 ABI5调控RALFL32的表达 | 第71-73页 |
3.3.3 转录因子ABI5直接结合RALFL32的启动子区 | 第73-75页 |
3.3.4 过量表达RALFL32部分恢复abi5突变体种子萌发对ABA不敏感的表型 | 第75-76页 |
3.4 RALFL32生理功能的进一步解析 | 第76-81页 |
3.4.1 C-端对RALFL32的生理学功能是重要的 | 第76-78页 |
3.4.2 RALFL32可能并不是通过改变pH值调控种子的萌发 | 第78-79页 |
3.4.3 RALFL32体外不与FER结合 | 第79-81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81-85页 |
4.1 讨论 | 第81-83页 |
4.1.1 RALFL32是ABA信号通路重要转录因子ABI5的靶基因 | 第81页 |
4.1.2 RALFL32与其它RALF成员功能差异的可能原因 | 第81-82页 |
4.1.3 RALFL32与FER等类受体激酶的关系 | 第82-83页 |
4.1.4 RALFL32可能通过ROS等信号调控逆境下种子的萌发 | 第83页 |
4.2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作者简介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