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乙醇合成反应 | 第10页 |
1.1.2 逆水煤气变换反应 | 第10-11页 |
1.1.3 一氧化碳优先氧化反应 | 第11-12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1.2.1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2-14页 |
1.2.2 内禀反应坐标理论 | 第14-15页 |
1.2.3 Gaussian软件介绍 | 第15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15-18页 |
2 单原子催化剂Ni_1/Mo_6S_8催化乙醇合成的理论研究 | 第18-44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计算方法 | 第19-20页 |
2.3 结果 | 第20-33页 |
2.3.1 Ni_1/Mo_6S_8催化乙醇合成所涉及的物质吸附 | 第21-26页 |
2.3.2 Ni_1/Mo_6S_8催化乙醇合成的反应机理 | 第26-33页 |
2.4 讨论 | 第33-42页 |
2.4.1 Ni_1/Mo_6S_8与Mo_6S_8催化乙醇合成的比较 | 第33-37页 |
2.4.2 微动力学模型 | 第37-40页 |
2.4.3 BEP关系 | 第40-41页 |
2.4.4 Ni_1/Mo_6S_8的详细PDOS | 第41-42页 |
2.5 结论 | 第42-44页 |
3 单原子催化剂TM1/Mo_6S_8催化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理论研究 | 第44-58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45-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6页 |
3.3.1 TM1/Mo_6S_8催化RWGS反应的反应机理 | 第46-52页 |
3.3.2 用ESM比较的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 第52-54页 |
3.3.3 Pd_1/Mo_6S_8催化合成乙醇 | 第54-56页 |
3.4 结论 | 第56-58页 |
4 Cu_nAu(n=3-12)催化CO在富氢气流中优先氧化的理论研究 | 第58-70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5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9页 |
4.3.1 Cu_nAu(n=3-12)的结构 | 第59-60页 |
4.3.2 CO-PROX反应的反应机理 | 第60-61页 |
4.3.3 由Cu_nAu(n=3-12)催化CO-PROX反应 | 第61-69页 |
4.4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