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影像:历史记忆、城市符码与文化想象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 义乌城市纪录片的概念阐释与价值意义 | 第12-14页 |
(三) 义乌城市纪录片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 义乌城市商业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2. 义乌城市文化意义的相关研究 | 第15页 |
3. 义乌城市形象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四)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一、义乌影像呈现的历史记忆 | 第18-27页 |
(一) 义乌纪录片中的影像记忆 | 第18-23页 |
1.“鸡毛换糖”时期的影像追忆 | 第19-21页 |
2. 个体商贸发展的影像还原 | 第21-22页 |
3. 全球化商贸的影像呈现 | 第22-23页 |
(二) 义乌纪录片中的商贸角色变化 | 第23-27页 |
1. 商贸角色的人生变迁 | 第24-25页 |
2. 女性商人与义乌商贸 | 第25-27页 |
二、义乌影像呈现的城市符码 | 第27-41页 |
(一) 景观意蕴:义乌影像的视觉映现 | 第27-32页 |
1. 义乌江:义乌城市坚韧品格的象征 | 第27-29页 |
2. 廿三里镇:义乌小商品的发源地 | 第29-31页 |
3. 义乌城市:商贸全球化的地域空间 | 第31-32页 |
(二) 经济叙事:义乌影像的商业符号 | 第32-37页 |
1. 商贸城与义博会:传统商业符号 | 第32-34页 |
2. 义乌港、铁道与机场:全球化的运输商业符号 | 第34-35页 |
3. 电子商务与义乌购:“互联网+”的商业符号 | 第35-37页 |
(三) 形态结构:影像中义乌人的社会空间 | 第37-41页 |
1. 家庭空间的抒情化叙事 | 第37-38页 |
2. 社区空间的情节化叙事 | 第38-39页 |
3. 运动空间的散点叙事 | 第39-41页 |
三、义乌影像呈现的文化想象 | 第41-54页 |
(一) 义乌纪录片中的影像建构方式 | 第41-45页 |
1. 影像叙事的时空错位 | 第41-42页 |
2. 人物关系的情节设置 | 第42-44页 |
3. 叙事形象的典型建构 | 第44-45页 |
(二) 义乌纪录片中的影像内容符码 | 第45-49页 |
1. 小城大市: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神话传奇 | 第45-47页 |
2. 异域风情:人群多元的现代化城市形象 | 第47-48页 |
3. 人文绿都:基于山水格局的宜居城市 | 第48-49页 |
(三) 义乌纪录片的人文价值 | 第49-54页 |
1. 义乌城市文化形象的承载者 | 第50-51页 |
2. 影像中义乌形象的还原者 | 第51-52页 |
3. 纪录片成为城市历史的反思者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