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领域本体的需求模型到UML模型的转换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本体构建方法 | 第14-15页 |
1.2.2 基于本体的领域知识建模 | 第15-16页 |
1.2.3 本体映射方法 | 第16-17页 |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领域本体的需求获取及UML模型 | 第19-31页 |
2.1 软件需求工程及建模方法 | 第19-26页 |
2.1.1 软件需求工程的任务 | 第19-20页 |
2.1.2 软件需求工程的作用和困难 | 第20-21页 |
2.1.3 软件需求工程过程 | 第21-23页 |
2.1.4 需求建模基础及主要方法 | 第23-26页 |
2.2 知识工程与本体论 | 第26-29页 |
2.2.1 知识工程的主要问题 | 第26页 |
2.2.2 知识工程的本体方法 | 第26-28页 |
2.2.3 软件需求获取与知识本体 | 第28-29页 |
2.3 UML面向对象建模 | 第29-30页 |
2.3.1 用例图 | 第29页 |
2.3.2 类图 | 第29-30页 |
2.3.3 状态图 | 第30页 |
2.3.4 活动图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组织本体自动需求建模及分析 | 第31-41页 |
3.1 基于领域知识的建模分析 | 第31-34页 |
3.1.1 三层概念模型 | 第32-33页 |
3.1.2 从领域概念模型到软件概念模型 | 第33-34页 |
3.2 企业组织本体领域模型 | 第34-37页 |
3.2.1 企业组织本体需求描述模型 | 第34-36页 |
3.2.2 企业组织本体概念空间 | 第36-37页 |
3.3 业务情况分析 | 第37-40页 |
3.3.1 概念实例创建 | 第37-38页 |
3.3.2 概念实例关联获取 | 第38-40页 |
3.3.3 建立领域关联和概念实例空间扩展 | 第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转换方法与分析 | 第41-62页 |
4.1 用例图及类图转换 | 第41-53页 |
4.1.1 UML模型及本体描述 | 第41-43页 |
4.1.2 元关联 | 第43-44页 |
4.1.3 用例图转换方法 | 第44-46页 |
4.1.4 类图转换方法 | 第46-50页 |
4.1.5 实例分析 | 第50-53页 |
4.2 活动图及状态图转换 | 第53-60页 |
4.2.1 事件活动流模型分析 | 第53-54页 |
4.2.2 UML活动图分析 | 第54-55页 |
4.2.3 活动图转换方法 | 第55-58页 |
4.2.4 状态图转换方法 | 第58页 |
4.2.5 实例分析 | 第58-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