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2.1 审计报告时滞的影响因素 | 第10-14页 |
1.2.2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14-19页 |
1.2.3 异常审计报告时滞与审计质量 | 第19页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2章 研究基础与研究假设 | 第22-29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2.1.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3-25页 |
2.1.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5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25-29页 |
2.2.1 异常审计报告时滞与审计质量 | 第25-26页 |
2.2.2 审计师行业专长、异常审计报告时滞与审计质量 | 第26-27页 |
2.2.3 审计费用、异常审计报告时滞与审计质量 | 第27-29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9-36页 |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9页 |
3.2 研究模型与变量设计 | 第29-36页 |
3.2.1 关键变量的衡量-异常审计报告时滞模型及相关变量 | 第30-32页 |
3.2.2 检验模型—审计质量模型及相关变量 | 第32-36页 |
第4章 实证结果和分析 | 第36-49页 |
4.1 异常审计报告时滞模型实证结果 | 第36-42页 |
4.1.1 描述性统计 | 第36-37页 |
4.1.2 相关性分析 | 第37-41页 |
4.1.3 回归结果 | 第41-42页 |
4.2 异常审计报告时滞与审计质量 | 第42-48页 |
4.2.1 描述性统计 | 第42页 |
4.2.2 相关性分析 | 第42-46页 |
4.2.3 回归结果 | 第46-48页 |
4.3 稳健性检验 | 第48-4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0页 |
5.3 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方向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