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香》时空叙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0.1 文本简介 | 第9-10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0.3 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第1章 “时空”视阈下的小说叙事 | 第15-24页 |
1.1 “时空”文化 | 第15-19页 |
1.1.1 时空观念的形成 | 第15-17页 |
1.1.2 时空文化的影响 | 第17-19页 |
1.2 “时空”叙事 | 第19-24页 |
1.2.1 中西“叙事”的内涵及比较 | 第19-21页 |
1.2.2 “时空”叙事的流变与价值 | 第21-24页 |
第2章 《林兰香》时间叙事的表现和内涵 | 第24-40页 |
2.1 表层时间 | 第24-29页 |
2.1.1 “编年史”构建的拟真世界 | 第24-26页 |
2.1.2 “回忆录”形成的感伤氛围 | 第26-29页 |
2.2 中层时间 | 第29-36页 |
2.2.1 时间节奏快慢与文化追求 | 第29-31页 |
2.2.2 生日节日选择与意义寄寓 | 第31-34页 |
2.2.3 四时人情同构与人生冷暖 | 第34-36页 |
2.3 深层时间 | 第36-40页 |
2.3.1 “百年荏苒”的时间体验 | 第36-37页 |
2.3.2 “黄粱一梦”的隐喻架构 | 第37-40页 |
第3章 《林兰香》空间叙事的形式及意义 | 第40-57页 |
3.1 现实空间 | 第40-46页 |
3.1.1 家庭空间:伦理与艺术的具象 | 第40-43页 |
3.1.2 社会空间:制度与观念的失序 | 第43-46页 |
3.2 梦幻空间 | 第46-50页 |
3.2.1 梦境与梦类:命运预示和结构安排 | 第46-47页 |
3.2.2 场景与人物:形象补充和内涵深化 | 第47-49页 |
3.2.3 对比与象征:反拨现实和心理补偿 | 第49-50页 |
3.3 空间转换 | 第50-57页 |
3.3.1 居所变易与情理冲突 | 第51-53页 |
3.3.2 地域转移与文化失落 | 第53-57页 |
余论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附录A: 《林兰香》历史大事年表 | 第65-66页 |
附录B: 耿府平面示意图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