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表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氨氮废水处理现状 | 第12-16页 |
1.1.1 氨氮废水的来源与特性 | 第12页 |
1.1.2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 | 第12-16页 |
1.1.3 几种工艺对比 | 第16页 |
1.2 模拟移动床技术概况 | 第16-22页 |
1.2.1 SMB的基本原理 | 第17页 |
1.2.2 SMB新型操作方式及技术特点 | 第17-19页 |
1.2.3 SMB色谱数学模型 | 第19页 |
1.2.4 SMB技术应用 | 第19-22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24-30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4-26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26-27页 |
2.3 NH_4~+实验分析检测方法 | 第27-30页 |
2.3.1 甲醛法 | 第27页 |
2.3.2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沸石交换柱实验 | 第30-44页 |
3.1 天然斜发沸石Na~+—NH_4~+离子交换平衡研究 | 第30-34页 |
3.1.1 沸石离子交换平衡曲线的测定 | 第30-33页 |
3.1.2 钠型斜发沸石离子交换过程热力学函数的研究 | 第33-34页 |
3.2 沸石交换柱的装填 | 第34-35页 |
3.3 传质交换区高度的测定 | 第35-37页 |
3.4 沸石交换柱的再生 | 第37-42页 |
3.4.1 交换柱再生正交实验 | 第37-40页 |
3.4.2 Van-Deemter方程的确定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模拟移动床实验 | 第44-58页 |
4.1 实验操作流程 | 第44-45页 |
4.2 模拟移动床吸附区实验 | 第45-48页 |
4.3 模拟移动床再生区实验 | 第48-54页 |
4.3.1 再生区实验 | 第48-49页 |
4.3.2 影响再生液中NH_4~+浓度的因素 | 第49-54页 |
4.4 模拟移动床连续处理氨氮废水工艺流程 | 第54-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模拟移动床处理氨氮废水系统模型建立 | 第58-68页 |
5.1 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58-59页 |
5.1.1 传质系数 | 第58-59页 |
5.1.2 轴向扩散系数 | 第59页 |
5.2 模拟移动床柱模型 | 第59-61页 |
5.2.1 非反应色谱模型 | 第59-61页 |
5.2.2 非线性反应色谱模型 | 第61页 |
5.3 模拟移动床数学模型 | 第61-67页 |
5.3.1 模拟移动床处理氨氮废水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62-63页 |
5.3.2 模拟移动床模型求解 | 第63-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