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11-27页 |
第一节 问题的引出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格林的生平及主要学术成果 | 第12-16页 |
第三节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第四节 国内对格林哲学思想的研究 | 第23-25页 |
第五节 论文的意义、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25-27页 |
第一章 格林时代英国古典自由主义的危机 | 第27-42页 |
第一节 经验主义与宗教危机 | 第27-32页 |
一、格林时代的英国经验主义 | 第27-30页 |
二、格林时代的英国宗教危机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功利主义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 | 第32-36页 |
一、边沁的成熟功利主义思想 | 第32-33页 |
二、密尔对功利主义的继承和改造 | 第33-36页 |
第二节 自由放任主义导致的巨大社会矛盾 | 第36-42页 |
一、自由放任主义的理论基础 | 第36-39页 |
二、格林时代自由放任主义的实践与变化 | 第39-42页 |
第二章 重拾宗教与道德:格林思想的灵魂 | 第42-53页 |
第一节 格林的道德神学 | 第42-47页 |
一、格林对传统基督教的批判 | 第43-44页 |
二、建立正确的基督教信仰 | 第44-47页 |
第二节 神学的哲学解释:格林的知识论形而上学 | 第47-53页 |
一、自然与知识中的精神原则 | 第48-50页 |
二、从永恒意识到自我意识 | 第50-53页 |
第三章 共同的善:格林政治哲学的道德基础 | 第53-71页 |
第一节 格林道德哲学对功利主义的继承与批判 | 第53-62页 |
一、格林和功利主义者之间的相似性 | 第53-55页 |
二、追求快乐与追求道德的善的区别 | 第55-56页 |
三、将自我完满作为道德理想 | 第56-58页 |
四、义务论与结果论的循环 | 第58-62页 |
第二节 格林的共同的善理论 | 第62-71页 |
一、共同的善的定义的两个方面含义 | 第63-65页 |
二、共同的善的个人视角:格林的奉献理论 | 第65-68页 |
三、从个人视角向社会视角的转变:共同的善即平等的社会 | 第68-71页 |
第四章 自由与权利:格林政治哲学的核心内容 | 第71-94页 |
第一节 自由的两个视角: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 第71-83页 |
一、律令自由与道德自由 | 第72-76页 |
二、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 第76-81页 |
三、哪种自由更重要 | 第81-83页 |
第二节 格林的权利论 | 第83-94页 |
一、社会认同的概念 | 第85页 |
二、实践上的社会认同 | 第85-87页 |
三、形而上的社会认同 | 第87-90页 |
四、人的道德本质与对权利的证明 | 第90-92页 |
五、权利的普遍性与历史性 | 第92-94页 |
第五章 格林的国家观与具体应用 | 第94-110页 |
第一节 国家的基础 | 第94-102页 |
一、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 | 第95-98页 |
二、作为国家基础的公意 | 第98-102页 |
第二节 国家干预原则及应用 | 第102-110页 |
一、公民不服从理论 | 第102-104页 |
二、战争活动中的国家干预 | 第104-105页 |
三、国家对公民的惩罚权 | 第105-107页 |
四、强制义务教育和禁酒 | 第107-108页 |
五、对财产权的限制 | 第108-110页 |
结语 格林政治哲学的影响及当代意义 | 第110-119页 |
第一节 格林的追随者 | 第110-115页 |
一、鲍桑葵的新自由主义思想 | 第110-112页 |
二、霍布豪斯的自由社会主义理论 | 第112-115页 |
第二节 格林政治哲学的当代意义 | 第115-119页 |
一、格林与新自由主义和新古典自由主义 | 第115-116页 |
二、格林对当代自由主义道德理论的补充 | 第116-117页 |
三、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调和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