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2 导热聚合物及其分类 | 第18-19页 |
1.3 热塑性本征导热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4 热固性本征导热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2-37页 |
1.4.1 交联液晶聚酰亚胺 | 第22-23页 |
1.4.2 液晶巯烯类单体的光固化物 | 第23-25页 |
1.4.3 交联液晶聚丙烯酸酯 | 第25-28页 |
1.4.4 液晶环氧树脂 | 第28-37页 |
1.5 液晶苯并噁嗪的研究进展 | 第37-41页 |
1.6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 第41-43页 |
1.6.1 课题的提出 | 第41-42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第二章 含向列相结构苯并噁嗪-环氧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合成及其热性能 | 第48-69页 |
2.1 前言 | 第48-4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9-53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49-50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50-52页 |
2.2.3 分析测试 | 第52-5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3页 |
2.3.1 n-BEI55的液晶行为 | 第53-56页 |
2.3.2 n-PBEI液晶相的形成机理 | 第56-58页 |
2.3.3 n-PBEI的热性能 | 第58-60页 |
2.3.4 n-PBEI/BN的热性能 | 第60-6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第三章 含近晶相结构苯并噁嗪-环氧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合成及其热性能 | 第69-85页 |
3.1 前言 | 第69-7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0-73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70-71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71-73页 |
3.2.3 分析测试 | 第7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3-80页 |
3.3.1 s-BEI55在等温固化过程中的液晶行为 | 第73-74页 |
3.3.2 s-BEI55升温时的液晶行为 | 第74-75页 |
3.3.3 s-PBEI液晶相的形成机理 | 第75-78页 |
3.3.4 s-PBEI的热性能 | 第78-8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第四章 含胆固醇液晶基元交联液晶聚苯并噁嗪的合成及其热性能 | 第85-105页 |
4.1 前言 | 第85-8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6-89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86-87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87-88页 |
4.2.3 分析测试 | 第88-8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9-101页 |
4.3.1 BA-ac的合成与表征 | 第89-92页 |
4.3.2 BA-ac的液晶行为 | 第92-94页 |
4.3.3 BA-ac在等温固化过程中的液晶行为 | 第94-99页 |
4.3.4 poly(BA-ac)的热性能 | 第99-10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第五章 含胆固醇液晶基元线型液晶聚苯并噁嗪的合成及其液晶相形成机理 | 第105-121页 |
5.1 前言 | 第105-10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6-108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106页 |
5.2.2 实验步骤 | 第106-107页 |
5.2.3 分析测试 | 第107-10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6页 |
5.3.1 pC-ac的合成与表征 | 第108-110页 |
5.3.2 pC-ac的热行为 | 第110-111页 |
5.3.3 poly(pC-ac)的液晶行为 | 第111-113页 |
5.3.4 poly(pC-ac)液晶相的形成机理 | 第113-11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全文总结 | 第121-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5-126页 |
附录 | 第126-13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