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论文--团的工作论文

共青团目标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3-30页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主题和方法第13-18页
        一、选题的背景:全面推进群团组织改革第13-15页
        二、研究的意义:理论解读、实践指导和动向参考第15-16页
        三、研究主题:共青团目标的实现路径第16-18页
        四、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和历史文献研究第18页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视角:现代组织理论第18-22页
        一、选择现代组织理论的缘由第18-20页
        二、各种组织理论流派分析: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三节 研究分析框架第22-30页
        一、组织理论关于目标实现路径的思路第22-23页
        二、共青团理论研究框架的演进过程第23-25页
        三、组织理论在共青团研究中的探索第25-27页
        四、共青团目标实现路径的分析框架和思路第27-30页
第二章 反思与借鉴:共青团研究的现状分析第30-40页
    第一节 共青团研究、青年研究、青运史研究:渊源与联系第30-32页
    第二节 共青团研究、青年研究、青运史研究:三者的差异第32-35页
    第三节 共青团研究的现状分析第35-40页
        一、共青团研究的理论成果第35页
        二、共青团研究机构和理论工作者情况第35-36页
        三、有关共青团研究交流平台第36-37页
        四、共青团研究的特点第37-40页
第三章 泛化到聚焦:共青团目标的新定位第40-57页
    第一节 共青团目标的历史演变过程第40-50页
    第二节 对当前共青团目标的分析评价与建议第50-57页
        一、当前共青团目标的研究成果第50-51页
        二、党团章程对共青团目标的规定第51-52页
        三、对当前共青团目标的评论第52-54页
        四、关于共青团目标的建议第54-57页
第四章 政治需求平衡:扩大青年对共青团的反馈作用第57-70页
    第一节 党政系统对共青团的影响第58-65页
        一、中国共产党对共青团的绝对领导第62页
        二、人大对共青团和青少年事务立法的领导第62-63页
        三、政府对共青团工作资源的保障第63-64页
        四、政协对共青团的影响第64-65页
    第二节 青少年对共青团的影响第65-70页
        一、青年特征对共青团的影响第65-67页
        二、青年与共青团的互动关系第67-70页
第五章 碎片到整合:共青团组织结构的优化第70-81页
    第一节 组织结构概述第70-72页
    第二节 共青团的横向组织结构第72-77页
    第三节 共青团纵向垂直系统第77-78页
    第四节 共青团组织结构的评价与建议第78-81页
第六章 快速流动到相对稳定:团干部队伍建设第81-107页
    第一节 团干部队伍的构成第81-85页
    第二节 团干部队伍的管理——团干协管制度第85-91页
        一、团干协管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第85-86页
        二、团干部协管制度的建立第86-89页
        三、团干协管制度的主要内容第89-90页
        四、团干协管制度的积极意义第90-91页
    第三节 团干部队伍的年轻性和流动性分析第91-102页
        一、团干部队伍的年轻性第92-99页
        二、团干部队伍的流动性第99-102页
    第四节 对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第102-107页
        一、适当保持团干部队伍稳定性第103-104页
        二、加强共青团组织知识管理第104-105页
        三、创新团干部队伍培训工作第105-107页
第七章 随意到规范:科学发展共青团业务工作第107-118页
    第一节 共青团活动第109-111页
    第二节 共青团文化产品第111-114页
    第三节 共青团服务项目第114-116页
    第四节 共青团建设工作第116-118页
第八章 共青团六大特性文化的均衡发展第118-129页
    第一节 共青团的历史文化第118-121页
    第二节 共青团六大文化特征第121-126页
    第三节 共青团组织文化的评论第126-129页
第九章 结论第129-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2页
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研究
下一篇: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村规民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