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8-18页 |
1.2.1 气体膨胀法(GRI法、GPI法) | 第9-13页 |
1.2.2 饱和液体法(WIP法、KIP法、DLP法) | 第13-14页 |
1.2.3 核磁共振测量法 | 第14-15页 |
1.2.4 其它方法(气体吸附法、压汞法、小角度散射) | 第15-16页 |
1.2.5 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技术思路及路线 | 第18-21页 |
1.4 研究成果与认识 | 第21-22页 |
第2章 地质背景与样品基本特征 | 第22-27页 |
2.1 地质概况 | 第22页 |
2.2 样品来源 | 第22-23页 |
2.3 样品特征 | 第23-25页 |
2.3.1 岩心岩石骨架特征 | 第23-24页 |
2.3.2 岩心孔隙类型 | 第24-25页 |
2.4 具体实验流程 | 第25-27页 |
第3章 柱塞样孔隙度测量方法研究 | 第27-46页 |
3.1 柱塞样气体膨胀法(GIP法) | 第27-37页 |
3.1.1 实验仪器与原理优化 | 第27-29页 |
3.1.2 实验测量方法及流程 | 第29-31页 |
3.1.3 岩心预处理及测量参数优选 | 第31-37页 |
3.1.4 测试结果分析 | 第37页 |
3.2 柱塞样饱和液体法(WIP、KIP、DLP法) | 第37-40页 |
3.2.1 实验仪器与原理 | 第37-38页 |
3.2.2 测试流程与孔隙度计算 | 第38-39页 |
3.2.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3.3 柱塞样核磁共振法(NMR) | 第40-44页 |
3.3.1 实验仪器与原理 | 第40-42页 |
3.3.2 实验测量流程 | 第42页 |
3.3.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3.4 柱塞样多种孔隙度测量方法对比 | 第44-46页 |
第4章 碎样孔隙度测量方法研究(GRI法) | 第46-59页 |
4.1 实验仪器与原理 | 第46-47页 |
4.2 实验测量方法与流程 | 第47-51页 |
4.2.1 碎样孔隙度测量方法 | 第47-50页 |
4.2.2 实验流程 | 第50-51页 |
4.3 预处理条件及测量参数优选 | 第51-56页 |
4.3.1 粒径优选 | 第51-53页 |
4.3.2 注入压力及平衡时间 | 第53-55页 |
4.3.3 洗油条件优选 | 第55-56页 |
4.4 测量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4.5 与传统GRI方法测量结果对比 | 第57-59页 |
第5章 柱塞样、碎样孔隙度对比与测试流程 | 第59-66页 |
5.1 柱塞样孔隙度与碎样孔隙度测量结果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5.2 页岩孔隙发育控制因素探讨 | 第61-62页 |
5.3 气测孔隙度测试流程 | 第62-66页 |
5.3.1 骨架体积测试流程 | 第62-64页 |
5.3.2 外观体积测试流程 | 第64-66页 |
第6章 认识与结论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