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电动汽车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复合电源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本文研究目标第17-18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复合电源系统部件的特性与构型分析第19-31页
    2.1 动力蓄电池的特性分析第19-23页
        2.1.1 蓄电池性能指标第19-20页
        2.1.2 蓄电池充放电特性第20-21页
        2.1.3 蓄电池内阻特性第21-22页
        2.1.4 蓄电池容量特性第22-23页
    2.2 超级电容器的特性分析第23-27页
        2.2.1 超级电容器结构与工作原理第23-24页
        2.2.2 超级电容器充放电特性第24-25页
        2.2.3 超级电容器内阻特性第25-26页
        2.2.4 超级电容器温度特性第26-27页
    2.3 双向DC/DC转换器的特性分析第27-28页
    2.4 复合电源结构选型第28-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纯电动车动力系统各部件参数匹配与建模第31-46页
    3.1 整车基本参数与性能指标第31-32页
    3.2 驱动电机参数匹配第32-35页
    3.3 复合电源系统参数匹配第35-39页
        3.3.1 动力蓄电池参数匹配第35-38页
        3.3.2 超级电容器参数匹配第38-39页
    3.4 复合电源系统仿真模型搭建第39-45页
        3.4.1 蓄电池仿真模型第39-41页
        3.4.2 超级电容器仿真模型第41-43页
        3.4.3 双向DC/DC转换器仿真模型第43-44页
        3.4.4 功率总线仿真模型第44页
        3.4.5 复合电源仿真模型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复合电源系统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研究第46-72页
    4.1 复合电源的控制目标第46页
    4.2 复合电源的工作模式第46-48页
    4.3 逻辑门限控制策略第48-51页
        4.3.1 逻辑门限控制策略制定第48-50页
        4.3.2 逻辑门限值的确定第50页
        4.3.3 控制策略仿真模型第50-51页
    4.4 模糊控制策略第51-58页
        4.4.1 模糊控制理论第51-52页
        4.4.2 复合电源模糊控制策略分析第52-54页
        4.4.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54-58页
    4.5 复合电源仿真及结果分析第58-71页
        4.5.1 单一电源与复合电源对比分析第59-64页
        4.5.2 控制策略仿真对比分析第64-68页
        4.5.3 模糊控制策略仿真结果验证第68-71页
    4.6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5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器优化研究第72-85页
    5.1 遗传算法与模糊控制器的优化第72-74页
        5.1.1 模糊控制的优化方法第72-73页
        5.1.2 遗传算法的运算流程第73-74页
        5.1.3 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原理第74页
    5.2 复合电源优化模型的建立第74-77页
        5.2.1 复合电源控制算法优化设计第74-75页
        5.2.2 优化参数的选取第75-76页
        5.2.3 优化目标函数与约束第76页
        5.2.4 优化算法数学模型第76-77页
    5.3 优化算法的求解过程第77-79页
        5.3.1 初始种群的生成第77页
        5.3.2 适应度函数的选择第77-78页
        5.3.3 优化算法参数设置第78-79页
        5.3.4 遗传算法优化流程第79页
    5.4 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器的仿真分析第79-84页
    5.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总结与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2页
致谢第92-93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型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估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新型智慧加油站环境系统设计--以广东韶能加油站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