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本选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本选题的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一般原则及因素 | 第14-27页 |
第一节 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一般原则 | 第14-22页 |
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第14-15页 |
二、罪刑法定原则 | 第15-16页 |
三、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 第16-18页 |
四、人权保护原则 | 第18-21页 |
五、刑法趋同化原则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因素 | 第22-27页 |
一、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因素 | 第22-25页 |
二、自然人的自身因素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7-46页 |
第一节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 第27-39页 |
一、立法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 | 第27-33页 |
二、现实情况预示着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紧迫性 | 第33-39页 |
第二节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可行性 | 第39-46页 |
一、我国古代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颇具启示 | 第40-41页 |
二、古罗马、德国、美国和我国香港成熟的立法经验提供了借鉴 | 第41-43页 |
三、我国民法、行政法立法经验提供了参照 | 第43-46页 |
第三章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之设计 | 第46-55页 |
第一节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设计 | 第46-49页 |
一、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降为12周岁 | 第46-47页 |
二、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降为12周岁至16周岁 | 第47-48页 |
三、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维持为16周岁 | 第48-49页 |
四、减轻刑事责任年龄降为12周岁到18周岁 | 第49页 |
第二节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配套制度安排 | 第49-55页 |
一、完善前科消灭制度 | 第50-51页 |
二、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制度的功能 | 第51-52页 |
三、强化工读学校的预防犯罪功能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