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9-2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1-34页 |
1.2.1 复合式高速直升机的发展概述 | 第21-24页 |
1.2.2 共轴旋翼流场研究方法的进展 | 第24-28页 |
1.2.3 共轴旋翼声场研究方法的进展 | 第28-31页 |
1.2.4 共轴旋翼气动布局设计的进展 | 第31-3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34-37页 |
第二章 共轴刚性旋翼嵌套网格生成及流场数值模拟方法 | 第37-67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旋翼网格生成方法 | 第38-43页 |
2.2.1 二维翼型网格生成 | 第38-39页 |
2.2.2 桨叶网格参数化生成方法 | 第39-42页 |
2.2.3 背景网格生成 | 第42-43页 |
2.3 共轴刚性旋翼嵌套网格系统 | 第43-51页 |
2.3.1 改进的洞单元识别方法 | 第44-47页 |
2.3.2 贡献单元搜索方法 | 第47-49页 |
2.3.3 流场信息传递算法 | 第49-51页 |
2.4 流场数值模拟方法 | 第51-60页 |
2.4.1 流场控制方程 | 第51-52页 |
2.4.2 空间离散方法 | 第52-55页 |
2.4.3 时间推进方法 | 第55-56页 |
2.4.4 边界条件 | 第56-58页 |
2.4.5 配平方案 | 第58-60页 |
2.5 算例验证 | 第60-65页 |
2.5.1 桨尖涡涡核位置模拟 | 第60-61页 |
2.5.2 桨-涡干扰状态气动特性计算 | 第61-63页 |
2.5.3 高速前飞状态气动特性计算 | 第63-64页 |
2.5.4 共轴双旋翼气动特性计算 | 第64-65页 |
2.6 小结 | 第65-67页 |
第三章 悬停状态共轴刚性旋翼气动特性和桨叶外形参数影响分析 | 第67-93页 |
3.1 引言 | 第67-68页 |
3.2 旋翼模型和计算状态 | 第68-69页 |
3.3 涡干扰流场模拟 | 第69-77页 |
3.3.1 桨尖涡尾迹 | 第69-73页 |
3.3.2 旋翼之间的相互影响 | 第73-77页 |
3.4 气动特性分析 | 第77-80页 |
3.5 不同拉力时的共轴旋翼气动性能 | 第80-84页 |
3.6 后掠桨尖旋翼的影响规律 | 第84-88页 |
3.6.1 后掠角度的影响 | 第84-86页 |
3.6.2 后掠起始位置的影响 | 第86-88页 |
3.7 尖削变弦长桨叶旋翼的影响规律 | 第88-91页 |
3.8 小结 | 第91-93页 |
第四章 前飞状态共轴刚性旋翼气动特性和桨叶外形参数影响分析 | 第93-117页 |
4.1 引言 | 第93-94页 |
4.2 旋翼模型和计算状态 | 第94页 |
4.3 气动特性分析 | 第94-100页 |
4.4 不同前飞速度时的共轴旋翼气动性能 | 第100-104页 |
4.5 升力偏置量对共轴旋翼气动性能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4.6 后掠桨尖旋翼的影响规律 | 第106-111页 |
4.6.1 后掠角度的影响 | 第106-109页 |
4.6.2 后掠起始位置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4.7 尖削变弦长桨叶旋翼的影响规律 | 第111-114页 |
4.8 小结 | 第114-117页 |
第五章 共轴刚性旋翼气动噪声计算方法和噪声特性分析 | 第117-153页 |
5.1 引言 | 第117-118页 |
5.2 气动噪声计算方法 | 第118-123页 |
5.2.1 基于FW-H方程的气动噪声计算模型 | 第118-119页 |
5.2.2 基于时域解的FW-H方程求解公式 | 第119-121页 |
5.2.3 共轴旋翼气动噪声计算流程图 | 第121-123页 |
5.3 算例验证 | 第123-128页 |
5.3.1 UH-1H旋翼悬停状态气动噪声计算 | 第123-125页 |
5.3.2 AH-1G旋翼前飞状态气动噪声计算 | 第125-128页 |
5.4 旋翼跨音速噪声特性分析 | 第128-137页 |
5.4.1 跨音速噪声产生机理 | 第128-131页 |
5.4.2 后掠桨尖的影响分析 | 第131-133页 |
5.4.3 前掠桨尖的影响分析 | 第133-135页 |
5.4.4 尖削桨尖的影响分析 | 第135-137页 |
5.5 悬停状态共轴刚性旋翼气动噪声特性 | 第137-145页 |
5.5.1 声压时间历程 | 第137-143页 |
5.5.2 频谱特性 | 第143-145页 |
5.6 前飞状态共轴刚性旋翼气动噪声特性 | 第145-151页 |
5.6.1 声压时间历程 | 第145-148页 |
5.6.2 频谱特性 | 第148-151页 |
5.7 小结 | 第151-153页 |
第六章 共轴刚性旋翼气动布局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 | 第153-188页 |
6.1 引言 | 第153-154页 |
6.2 优化设计方法 | 第154-159页 |
6.2.1 代理模型方法 | 第154-158页 |
6.2.2 组合优化方法 | 第158-159页 |
6.3 旋翼低噪声桨尖外形优化设计 | 第159-169页 |
6.3.1 桨尖形状参数化方法 | 第159-162页 |
6.3.2 优化过程 | 第162-165页 |
6.3.3 优化桨尖结果分析 | 第165-169页 |
6.4 剪刀式尾桨构型参数优化设计 | 第169-177页 |
6.4.1 剪刀式尾桨构型参数 | 第169-171页 |
6.4.2 优化过程 | 第171-174页 |
6.4.3 优化尾桨结果分析 | 第174-177页 |
6.5 高性能共轴刚性旋翼桨叶平面外形优化设计 | 第177-186页 |
6.5.1 平面外形参数化方法 | 第177-181页 |
6.5.2 优化过程 | 第181-182页 |
6.5.3 优化桨叶共轴旋翼结果分析 | 第182-186页 |
6.6 小结 | 第186-188页 |
第七章 研究工作总结及展望 | 第188-195页 |
7.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188-192页 |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92-194页 |
7.3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及展望 | 第194-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195-210页 |
致谢 | 第210-21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11-21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论文情况 | 第211-214页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第214页 |
在学期间所获奖励 | 第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