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1页 |
1.1 生物膜简介 | 第10-12页 |
1.1.1 生物膜定义与分布 | 第10页 |
1.1.2 生物膜组成 | 第10-11页 |
1.1.3 生物膜形成过程 | 第11-12页 |
1.2 生物膜形态结构 | 第12-16页 |
1.2.1 生物膜结构异质性 | 第12-14页 |
1.2.2 EPS对生物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14-16页 |
1.3 土壤生物膜 | 第16-18页 |
1.3.1 土壤生物膜的形成 | 第16-17页 |
1.3.2 土壤生物膜的功能 | 第17-18页 |
1.4 生物膜研究技术 | 第18-20页 |
1.4.1 生物膜结构形貌观测技术 | 第18-19页 |
1.4.3 土壤生物膜的研究技术 | 第19-20页 |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土壤多物种生物膜不同生长阶段结构特性变化 | 第21-35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2.1 供试土壤 | 第22页 |
2.2.2 土壤生物膜初始接种液的制备 | 第22页 |
2.2.3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2-23页 |
2.2.4 土壤多物种生物膜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23页 |
2.2.5 土壤多物种生物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观察 | 第23页 |
2.2.6 土壤多物种生物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第23-24页 |
2.2.7 土壤多物种生物膜EPS组分分布 | 第24页 |
2.2.8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24页 |
2.2.9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2.3.1 土壤多物种生物膜生长曲线 | 第25页 |
2.3.2 土壤多物种生物膜的显微结构变化 | 第25-28页 |
2.3.3 土壤多物种生物膜多糖、蛋白的含量与分布变化 | 第28-29页 |
2.3.4 红外光谱(ATR-FTIR)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2.4 讨论 | 第32-34页 |
2.5 结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人造土壤生物膜的形成与代谢特性 | 第35-49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6-41页 |
3.2.1 人造土壤组成 | 第36-37页 |
3.2.2 人造土壤生物膜的培养 | 第37-38页 |
3.2.3 葡萄糖、NH_4~+代谢速率与微生物量监测 | 第38页 |
3.2.4 扫描电镜观察人造土壤表面微生物分布 | 第38-39页 |
3.2.5 人造土壤生物膜形成的验证试验 | 第39页 |
3.2.6 人造土壤休眠/活性微生物量测定 | 第39-4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3.3.1 葡萄糖、NH_4~+代谢速率与微生物量监测 | 第41-43页 |
3.3.2 微生物在人造土壤表面形态的观察 | 第43-44页 |
3.3.3 验证试验 | 第44-46页 |
3.3.4 人造土壤微生物活性测定 | 第46-47页 |
3.4 讨论 | 第47-48页 |
3.5 结论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