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前言 | 第13-25页 |
1.1 基因组编辑技术 | 第13-16页 |
1.1.1 锌指核酸酶 | 第13-14页 |
1.1.2 TALENs | 第14-15页 |
1.1.3 CRISPR/Cas技术 | 第15-16页 |
1.2 提高基因组编辑效率的手段及对策 | 第16-19页 |
1.2.1 同源重组以及非同源末端链接 | 第16-17页 |
1.2.2 基因组编辑效率的检测 | 第17-18页 |
1.2.3 提高同源重组效率的手段 | 第18-19页 |
1.2.4 难转染细胞系的处理 | 第19页 |
1.3 印记基因的功能及特点 | 第19-22页 |
1.3.1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 第21页 |
1.3.2 人母系表达基因(Meg3) | 第21-22页 |
1.4 胚胎干细胞与小鼠转基因 | 第22-23页 |
1.4.1 胚胎干细胞 | 第22页 |
1.4.2 显微注射技术 | 第22-23页 |
1.5 Cre-loxp位点特异性重组技术 | 第23页 |
1.6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5-4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32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5-27页 |
2.1.2 实验细胞 | 第27页 |
2.1.3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2.1.4 实验涉及质粒 | 第27页 |
2.1.5 实验用引物 | 第27-30页 |
2.1.6 实验仪器 | 第30-3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2-49页 |
2.2.1 实验试剂配置 | 第32-35页 |
2.2.2 实验用载体的构建 | 第35-40页 |
2.2.3 实验细胞的处理 | 第40-45页 |
2.2.4 实验结果的鉴定 | 第45-47页 |
2.2.5 转基因小鼠的制作 | 第47-49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49-65页 |
3.1 基因组水平同源重组效率的分子水平分析 | 第49-61页 |
3.1.1 实验所需载体的构建 | 第50-53页 |
3.1.2 基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同源重组实验 | 第53-55页 |
3.1.3 基于荧光定量PCR水平的重组效率的检测 | 第55-59页 |
3.1.4 单细胞水平同源重组效率的研究 | 第59-61页 |
3.2 个体水平同源重组效率的分析 | 第61-65页 |
3.2.1 构建用于显微注射的载体片段 | 第61-65页 |
4.讨论 | 第65-69页 |
4.1 建立同源重组效率的检测方法 | 第65-66页 |
4.1.1 基因编辑检测方法的现状 | 第65页 |
4.1.2 基于荧光定量PCR的同源重组检测技术 | 第65-66页 |
4.2 小鼠Meg3印记基因大片段删除和敲入同源重组水平的研究 | 第66-69页 |
4.2.1 分子水平同源重组效率的研究 | 第66页 |
4.2.2 单细胞水平培养与鉴定 | 第66页 |
4.2.3 基因敲除小鼠的制作 | 第66-69页 |
5.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